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仲裁解决是否可行?——解析最新法律条款与实务操作

时间:2025-07-18 14:25:12 来源: 作者: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仲裁解决是否可行?——解析最新法律条款与实务操作

  一、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根据2025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仲裁。这一条款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选择仲裁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尽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属于不动产纠纷范畴,需由工程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但这并不影响当事人通过书面仲裁条款排除法院管辖。

  具体而言,若合同双方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明确约定了仲裁条款,且该条款不违反《仲裁法》第十七条关于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如约定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存在胁迫手段订立等),则该仲裁条款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在示范文本中,双方可约定"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此类条款在实务中已被多次司法实践所认可。

  二、实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点

  在实务操作中,仲裁条款的设定需特别注意以下要点:首先,仲裁意思表示必须明确具体,避免使用"可仲裁可诉讼"的模糊表述;其次,仲裁机构的选择应当具有唯一性,如约定"提交工程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而非泛泛的"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最后,需注意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即使主合同被认定无效,只要仲裁条款本身不存在无效情形,仍可作为争议解决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某大型基建项目纠纷时,明确认定"当事人通过书面仲裁条款排除法院管辖的选择权应受法律保护",该案例进一步强化了仲裁条款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法律效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仲裁机构受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同比增长23%,反映出市场主体对仲裁解决方式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三、与诉讼解决方式的比较分析

  相较于诉讼解决,仲裁方式具有一裁终局、程序灵活、保密性强等优势。根据中国仲裁协会最新统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4.2个月,显著短于诉讼程序。但需注意,仲裁裁决的执行仍需依赖法院强制力,若被执行人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法院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在管辖权冲突方面,若合同同时约定仲裁条款和诉讼管辖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此类约定属于"或裁或审"条款,应认定无效。此时,当事人需重新协商确定争议解决方式,或依据法定管辖规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四、典型案例解析

  以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某建设集团与某地产公司施工合同纠纷案"为例,尽管合同约定了工程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但双方在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因本补充协议产生的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法院最终认定,补充协议中的仲裁条款有效,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起诉。该案例表明,当事人可通过后续协议变更争议解决方式,但需确保变更协议的合法有效性。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破产清算的处理规则与实务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