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破产时员工权益如何保障?赔偿标准与维权路径解析

时间:2025-08-04 09:56:34 来源: 作者:

   企业破产时员工权益如何保障?赔偿标准与维权路径解析

  一、法律框架与清偿顺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113条明确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第一顺位: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第二顺位: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第三顺位:普通破产债权。

  实务要点

  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按比例分配;

  职工债权无需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公示(依据《企业破产法》第48条);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第三款)。

  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一)法定计算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示例

  员工工作5年,月工资8000元(未超三倍上限),应获补偿金4万元;

  员工工作10年,月工资4万元(假设当地社平工资1.2万元),则按3.6万元/月支付,最高计12个月,总补偿金43.2万元。

  (二)特殊情形处理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次月起至满一年,最多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82条);

  未缴社保:员工可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工作满10年可获10个月工资补偿;

  孕期女职工:劳动合同自动延续至“三期”结束,期间工资及福利照常支付(《劳动合同法》第45条)。

  三、实务操作流程

  (一)管理人职责

  债权调查:管理人需在接管债务人财产后,调查职工债权并公示;

  财产分配:优先清偿职工债权,不足时按比例分配;

  信息公示: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示债权清单及分配方案。

  (二)员工维权步骤

  收集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社保缴费证明等;

  申报债权:在管理人公告的期限内,提交身份证明及债权证据;

  参与会议:出席债权人会议,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行使表决权;

  法律救济:对管理人确定的债权有异议的,可在公告后15日内向法院起诉。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陕西某环保工程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2025年)

  案情:公司资不抵债,执行法院移送破产审查,实际控制人承诺在未实缴出资范围内代为清偿债务;

  结果:债权人同意让步,和解协议履行后普通债权清偿率达89.16%;

  启示: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可推动债务清偿,员工应积极配合管理人调查以最大化权益。

  案例2:南京某视讯科技有限公司重整案(2025年)

  案情:高新技术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申请重整,法院指导管理人引入1500万元投资;

  结果:债务化解6600余万元,职工全员留用,产业链债务风险同步化解;

  启示:技术型企业的“轻资产”价值可通过专业评估提升债权清偿率。

  五、风险提示与策略建议

  (一)员工风险防范

  及时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可能丧失受偿权利;

  关注财产分配:对管理人确定的债权清单有异议的,需在公告期内提出;

  保留证据:工资条、银行流水、社保记录等是维权关键。

  (二)企业合规建议

  主动申报财产:债务人需在破产申请时提交职工安置预案及社保缴费情况;

  配合管理人:拒不履行配合义务的,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企业破产法》第125条)。

  (三)特殊情形应对

  执行转破产:若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应中止执行并移送破产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关联企业破产:可申请实质合并重整,统筹处理债权债务(如南京某控股集团122家公司合并重整案)。

  六、结语

  企业破产程序中,员工权益保护是法律优先保障的核心。通过明确清偿顺序、规范经济补偿计算、强化管理人职责,结合典型案例的实务操作,员工可依法主张赔偿,企业亦可借助破产制度实现债务公平清理。在2025年司法实践中,法院通过“执破融合”机制,高效协调执行与破产程序,为困境企业重生及债权人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持。

上一篇:资不抵债企业遭遇破产申请受阻,法律途径何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