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2025年最新规定解析

时间:2025-08-06 16:55:38 来源: 作者:

   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2025年最新规定解析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是民事诉讼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案件管辖法院的选择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2025年,随着《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及《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正,合同履行地的认定规则进一步细化。本文结合北京市典型案例及司法实践,系统解析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原则与实务操作。

  一、合同履行地确定的法定规则

  1. 约定优先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及2025年《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第二条,合同对履行地点有明确约定的,以约定地点为履行地。例如,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陈某诉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房屋预售合同纠纷案”中,法院依据《预售契约》约定的交付地点,结合房屋实际交付情况,认定合同履行地。

  实务建议

  合同签订时,务必明确约定履行地点,避免争议。

  若需变更履行地,应签订书面补充协议,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2. 约定不明时的推定规则

  若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按以下规则推定:

  给付货币: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如买卖合同中卖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

  交付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为履行地(如房屋买卖合同)。

  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如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方所在地)。

  典型案例

  在“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某建筑科技公司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合同主要义务为派遣人员,故履行地应为派遣方所在地。

  3. 特殊合同类型的履行地规则

  电子合同:根据2025年《电子合同履行地规定》,以系统记录的实际履行地点为准,如区块链存证的虚拟财产交付地。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施工行为地为履行地(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案例中,施工地即为合同履行地)。

  二、合同履行地变更的法律后果

  1. 变更条件与程序

  协商一致:双方需签订书面协议,并通知对方。

  合理性与必要性:如因政策变化或不可抗力导致原履行地无法使用,可协商变更。

  风险提示

  擅自变更履行地可能构成违约,需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变更后未及时通知对方,可能导致对方主张合同未履行。

  2. 对争议解决的影响

  合同履行地变更后,若未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原履行地法院仍可能具有管辖权。例如,在“中储某物流分公司诉潘某其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协议管辖需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否则无效。

  三、实务操作建议与风险防范

  1. 合同签订阶段的注意事项

  明确履行地条款:在合同中详细约定履行地点,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合同签订地”)。

  电子合同特殊条款:对虚拟财产或区块链交易,明确系统记录的实际履行地点。

  2. 争议发生后的应对策略

  及时固定证据:保留交付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明实际履行地点。

  利用最新政策: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查询类似案例,辅助管辖权认定。

  3. 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1:北京某公司诉赖某某合同纠纷案

  案情:合同未约定履行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货款。

  结果:法院认定接收货币一方(原告)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原告可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或自身所在地法院起诉。

  案例2:林某、宁波某公司诉北京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案

  案情:委托合同未约定履行地,受托人要求支付报酬。

  结果:法院认定履行义务一方(受托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受托人可向当地法院起诉。

  结论

  2025年北京市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严格遵循“约定优先、推定补充”的原则。当事人应充分利用最新司法解释,明确约定履行地点,并在争议发生后及时固定证据。建议结合电子合同、跨境交易等新业态,合规处理履行地问题,平衡各方权益。

上一篇:北京有限公司破产债务谁来还?2025年责任主体与清偿顺序详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