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婚内出轨赠予第三者财产,原配能否追回?法律解析与维权路径

时间:2025-09-12 14:09:22 来源: 作者:

   婚内出轨赠予第三者财产,原配能否追回?法律解析与维权路径

  一、法律定性:违背公序良俗的赠与行为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双方享有平等处理权。若一方未经配偶同意,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该行为因违反《民法典》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规定,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

  典型案例: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俞女士诉杨女士案中,汤先生在婚姻存续期间向杨女士转账34万余元,法院认定该款项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且赠与行为超出日常生活需要范围,未取得俞女士同意,最终判决杨女士返还22万余元及资金占用利息。此案明确: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处分共同财产,必须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否则构成无权处分

  二、追回财产的核心条件与证据要求

  (一)主体资格与请求权基础

  原配作为共同财产的合法共有人,有权以自身名义起诉第三者,要求确认赠与合同无效并返还财产。诉讼中需明确两点:

  财产性质:需证明赠与资金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如工资卡转账记录、投资收益分配凭证等;

  行为违法性:需证明赠与行为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存在婚外情证据(聊天记录、亲密照片、开房记录等)。

  (二)关键证据清单

  资金流向证据:银行流水、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消费凭证(如奢侈品购买发票、酒店消费记录)等,需显示资金直接转入第三者账户或用于其消费;

  关系证明证据:出轨方与第三者的聊天记录、共同出行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明双方存在不正当关系;

  财产权属证据:房产证、车辆登记证、投资账户信息等,证明赠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实务提示

  若第三者抗辩“不知对方已婚”,法院可能根据其年龄、职业、交往细节等因素综合判断其主观过错;

  赠与行为若涉及多次小额转账,需累计计算总额,并证明其超出日常生活需要范围。

  三、维权路径与诉讼策略

  (一)协商解决

  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原配可先与第三者协商,要求其返还财产。协商过程中需注意:

  保留书面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短信);

  避免使用威胁、辱骂等言语,防止被反诉侵权;

  明确返还金额、方式及期限,必要时可要求签署《还款协议》。

  (二)诉讼解决

  若协商无果,原配需在三年诉讼时效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向法院起诉,具体流程如下:

  确定管辖法院:通常为被告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

  提交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清单、双方身份信息、赠与财产明细等;

  法院审理与判决:法院将重点审查赠与行为是否违背公序良俗、财产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原配是否同意等事实,若证据充分,将判决赠与合同无效,第三者返还财产。

  案例延伸: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戴某某诉平某某案中,万友春通过微信、支付宝向董娜转账15万余元,法院扣除董娜返还的7万余元后,判决其返还剩余7.8万余元。此案表明:法院将根据实际资金流向认定赠与金额,而非仅凭单方陈述

  四、特殊情形处理

  (一)第三者已消费或转移财产

  若第三者将赠与财产用于消费或再次转移,原配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名下其他财产(如房产、车辆、存款等)。若第三者无财产可供执行,原配可要求出轨方承担赔偿责任,再由出轨方向第三者追偿。

  (二)出轨方与第三者串通伪造证据

  若第三者抗辩“转账为借款”或“赠与系出轨方个人财产”,原配需提供反证,例如:

  借款无书面合同或合理用途说明;

  赠与资金来源于夫妻共同账户,且出轨方无个人财产证明。

  五、法律启示与风险防范

  完善财产管理制度:夫妻可约定共同财产管理方式(如设立共同账户、定期对账),降低一方擅自处分财产的风险;

  及时固定证据:发现出轨行为后,应尽快通过公证、律师见证等方式固定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

  理性维权:避免采取跟踪、骚扰等过激行为,防止自身陷入法律纠纷。

  结语:婚内出轨赠予第三者财产的行为,不仅违背道德,更触犯法律。原配可通过协商或诉讼途径追回财产,但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准备充分证据。在婚姻关系中,财产安全与情感忠诚同样重要,唯有依法维权,才能守护自身权益。

上一篇:2025离婚财产分配新规:公平分割的10大法律要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