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使用“安全区”:这五种情形不构成侵权

时间:2025-10-10 16:19:43 来源: 作者:

   专利使用“安全区”:这五种情形不构成侵权

  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今天,专利侵权纠纷频发,企业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法律风险。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五条明确规定了五种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这些“安全区”为企业合法使用技术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系统解析这些特殊情形的法律边界与实务操作。

  一、专利权用尽:首次销售后的自由流通

  1. 法律定义与适用范围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第一项,专利产品或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经专利权人或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他人后续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行为不构成侵权。这一规则被称为“专利权用尽原则”,旨在平衡专利权人的独占权与商品自由流通的需求。

  案例:2025年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企业从专利权人处合法购入一批专利设备后,转售给第三方。专利权人主张侵权,法院依据专利权用尽原则驳回其诉求,认定转售行为合法。

  2. 实务操作要点

  首次销售主体:必须是专利权人或经其明确许可的单位、个人;

  产品一致性:后续流通的产品需与专利权人售出的产品完全一致,不得经过实质性改造;

  平行进口限制:若产品首次销售发生在境外,需符合《专利法》关于平行进口的规定,否则可能构成侵权。

  二、先用权:申请日前的技术实施权

  1. 法律要件与证明责任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第二项,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做好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权。这一规则保护了技术先行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专利申请滞后导致利益受损。

  案例: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企业于2020年开始研发某项技术,2023年提交专利申请,而另一企业自2021年起在相同领域生产类似产品。法院认定后者享有先用权,因其制造行为早于专利申请日,且未超出原有生产规模。

  2. 实务风险防范

  时间节点证明:需保留申请日前制造、使用的证据,如研发记录、生产日志、合同等;

  原有范围界定:继续制造、使用的规模不得超出申请日前的水平,否则可能构成扩大侵权;

  技术秘密保护:若先用权涉及未公开的技术秘密,需防范他人通过反向工程获取。

  三、临时过境:外国运输工具的例外使用

  1. 国际条约与互惠原则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第三项,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为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不视为侵权。这一规则体现了国际通行做法,兼顾了专利保护与国际贸易便利。

  案例: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国际航空公司航班因机械故障临时降落中国机场,使用机上专利维修设备进行紧急维修。专利权人主张侵权,法院依据临时过境规则驳回其诉求。

  2. 实务操作限制

  临时性要求:运输工具需处于过境状态,不得长期停留或从事商业活动;

  自身需要限制:使用专利技术仅限于运输工具的正常运行、维修,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国际条约优先:若运输工具所属国与中国签订有相关协议,需优先适用协议规定。

  四、科研实验:非商业目的的技术研究

  1. 法律目的与适用边界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第四项,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不视为侵权。这一规则鼓励技术创新,允许科研人员在非商业场景下对专利技术进行验证、改进。

  案例: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高校实验室为研究某专利药物的疗效,使用少量专利药品进行临床试验。专利权人主张侵权,法院认定其行为属于科研实验,不构成侵权。

  2. 实务风险点

  商业目的排除:若科研成果后续用于商业开发,需另行获得专利权人许可;

  技术改进限制:对专利技术的改进需符合《专利法》关于专利申请的规定,否则可能构成侵权;

  伦理审查要求:涉及人体试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研实验,需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五、行政审批例外:药品与医疗器械的特殊规则

  1. 法律背景与政策目的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第五项,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信息而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不视为侵权。这一规则旨在加速药品、医疗器械的上市审批,保障公共健康需求。

  案例: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批某创新药时,允许申请企业制造少量专利药品用于临床试验。专利权人主张侵权,法院依据行政审批例外规则驳回其诉求。

  2. 实务操作要点

  审批信息必要性:制造、使用的行为需严格限于提供审批所需的数据、样本;

  专门制造限制:若为审批而专门制造设备,需证明其唯一用途是审批,不得用于商业生产;

  审批后合规:药品、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后,若需继续使用专利技术,需另行获得许可。

上一篇:专利侵权法律责任全解析:民事、行政与刑事的三重规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