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虚假破产罪判罚新规:企业“逃债”的法律红线

时间:2025-10-13 15:08:05 来源: 作者:

   虚假破产罪判罚新规:企业“逃债”的法律红线

  一、虚假破产罪的立法背景与法律定义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明确规定: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债务或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该条款自2006年首次写入刑法以来,虽未经历实质性修改,但其司法适用始终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点领域。

  典型案例:2025年厦门市某制造企业为逃避债务,通过伪造银行流水、虚构供应商债务等方式,将价值1.2亿元的资产转移至关联公司,随后向法院申请破产。债权人发现后举报,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虚假破产罪,对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5万元,同时追回转移资产用于清偿债务。

  二、虚假破产罪的构成要件解析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等。例如,某科技公司CEO指使财务总监伪造债务合同,二人均被认定为犯罪主体。

  行为要件:需实施隐匿财产、虚构债务或转移资产等行为。司法实践中,常见手段包括:

  虚构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

  通过关联交易转移核心资产;

  提前清偿关联方债务而损害普通债权人利益。

  结果要件:必须“严重损害债权人或他人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虚假破产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损害结果需达到“债权人受偿率低于30%”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等标准。

  三、2025年司法实践中的量刑要点

  刑罚幅度

  基础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2万至20万元;

  从重情节:涉及金额超5000万元、造成债权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接近五年有期徒刑上限;

  从轻情节:自首、立功或主动追回部分资产的,可酌情减轻处罚。

  证据认定标准

  财务审计报告:需证明资产转移与破产申请的时间关联性;

  证人证言:包括员工、供应商等知情人的陈述;

  电子数据:如邮件、聊天记录等证明主观故意的证据。

  案例启示:2025年上海某房企破产案中,法院通过调取企业ERP系统数据,发现其在破产前6个月内将12套商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让给股东,最终认定该行为构成虚假破产罪,对股东处以三年有期徒刑。

  四、企业合规与风险防范

  破产前的合法程序

  提前6个月向市场监管部门备案重大资产处置;

  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公示;

  召开债权人会议说明资产状况。

  高管责任规避

  避免签署未经审计的财务文件;

  对异常资金流动提出书面异议并留存证据;

  在破产程序中积极配合管理人调查。

  债权人维权路径

  申请法院调取企业银行流水、税务记录等证据;

  对管理人出具的资产报告提出异议;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五、虚假破产罪与其他罪名的界限

  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

  虚假破产罪发生在破产申请前,通过伪造债务等手段制造破产假象;

  妨害清算罪发生在破产过程中,如隐匿、私分财产等。

  与贷款诈骗罪的竞合

  若企业通过虚假破产逃避银行债务,可能同时构成贷款诈骗罪,需按“重罪吸收轻罪”原则处理。

  司法数据:2025年全国法院审结虚假破产罪案件127件,其中83%的案件涉及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65%的被告人为企业实际控制人。这反映出高风险行业需加强合规管理。

上一篇:破产清算前债务处理全流程:债权人权益保护与债务人义务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