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撤销全流程解析:法律要件与实务操作指南

时间:2025-11-05 14:48:59 来源: 作者: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撤销全流程解析:法律要件与实务操作指南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机制,其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但在特定情形下,当事人可通过法定程序申请撤销裁决。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梳理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依据、适用条件及操作流程,为当事人提供实务指引。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撤销仲裁裁决的适用对象为“终局裁决”。终局裁决特指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且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倍的争议,或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产生的争议。非终局裁决的当事人若不服,需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基层法院起诉,而非申请撤销。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六大法定情形

  当事人申请撤销终局裁决,需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例如仲裁庭错误适用已废止的法规,或对“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等核心问题法律适用偏差。某科技公司裁员案中,仲裁庭将“月平均工资”错误包含非工资性收入,法院以法律适用错误撤销裁决。

  无管辖权

  劳动争议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委管辖。若仲裁委越权受理跨区域案件,如将注册地在北京的公司与上海员工的争议交由广州仲裁委处理,则构成管辖权违法。

  违反法定程序

  包括未依法组成仲裁庭、未保障当事人质证权、仲裁员应回避未回避等。某物流公司案中,仲裁员未披露其与劳动者代理律师的师生关系,法院以程序违法撤销裁决。

  证据伪造或隐瞒关键证据

  需证明对方故意伪造证据(如篡改考勤记录)或隐瞒足以影响裁决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某制造企业案中,劳动者隐瞒已领取年终奖的证据,导致裁决多算补偿金,法院据此撤销。

  仲裁员违法行为

  包括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某金融公司案中,仲裁员收受劳动者礼品后故意提高赔偿标准,法院以“枉法裁决”撤销裁决。

  三、撤销仲裁裁决的实务操作流程

  申请主体与期限

  仅用人单位可申请撤销终局裁决,需在收到裁决书30日内向仲裁委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若劳动者起诉后撤诉,或裁决书未载明性质导致法院不予受理,申请期限自收到法院裁定书之日起算。

  申请材料清单

  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列明申请人、被申请人、请求及事实理由)

  主体资格证明(身份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仲裁裁决书原件及送达回证

  证据材料(如伪造证据的鉴定报告、隐瞒证据的调取记录)

  授权委托书(若委托代理)

  法院审查与裁定

  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重点核实是否存在法定撤销情形。若证据充分,法院应在2个月内裁定撤销;否则驳回申请。撤销后,当事人可自收到裁定书15日内就该争议向法院起诉。

  四、典型案例与实务启示

  案例1:法律适用错误致撤销

  某餐饮公司未缴社保案,仲裁庭错误适用已废止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判决公司补缴2018年前的社保。法院审查发现该条例已于2017年废止,以“法律适用错误”撤销裁决。

  启示:用人单位需关注劳动法规的废改立动态,及时收集法规废止公告作为撤销依据。

  案例2:程序违法致撤销

  某建筑公司工伤案,仲裁庭未将开庭通知送达公司,导致其缺席裁决。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撤销裁决,并指出“书面通知开庭时间、地点系法定义务,口头通知不构成有效送达”。

  启示: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送达回证,若未收到通知,需在首次庭审时提出程序异议并留存证据。

  五、风险防范与策略建议

  完善仲裁条款设计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并明确仲裁机构名称(如“北京仲裁委员会”),避免因条款模糊导致仲裁无效。

  强化证据管理

  建立电子证据固定机制,对考勤记录、工资条等关键证据进行区块链存证,防止对方篡改或隐瞒。

  及时行使救济权利

  收到裁决书后立即核对裁决性质(终局/非终局),若为终局裁决且存在法定撤销情形,需在30日内启动撤销程序,避免超期丧失权利。

  借助专业法律支持

  撤销仲裁裁决需提交专业法律意见书,建议委托劳动法领域律师起草申请材料,提高撤销成功率。

  结语

  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救济权利,但其适用条件严格、程序复杂。用人单位需准确把握法定情形,规范操作流程,方能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败诉风险。

上一篇: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全攻略:从证据收集到胜诉执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