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股权转让后企业破产:法律责任与应对策略全解析

时间:2025-11-18 14:53:13 来源: 作者:

   股权转让后企业破产:法律责任与应对策略全解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股权转让与破产清算已成为常见的商业现象。当股权转让后企业陷入破产困境,原股东与受让股东如何界定法律责任?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2025年最新修订的《企业破产法》,从法律角度深入剖析这一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实操指南。

  一、股权转让的合法性审查:责任划分的前提

  股权转让的合法性是界定后续责任的关键。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书面通知其他股东。若转让程序存在瑕疵,如未履行法定通知义务、未签订书面转让协议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转让,导致原股东仍需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案例警示:在(2024)苏03民终7470号案中,甲公司未履行剩余3000万元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法院认定其未出资责任不因转让而免除,受让方丁公司因明知未出资仍受让,需承担连带责任。这表明,股权转让的合法性不仅涉及程序合规,更需确保受让方对出资义务的知情与承接

  二、原股东的法律责任:欺诈与未出资的双重风险

  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

  若原股东在转让过程中隐瞒企业重大债务、资产瑕疵或虚构财务状况,构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欺诈行为。受让方可依据《公司法》第八十八条,要求撤销转让合同并主张赔偿。例如,某企业原股东在转让前未披露巨额对外担保,导致受让方陷入债务危机,法院可判决原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持续责任

  根据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条,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受让方知道的,转让人与受让方在未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这一条款强化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防止股东通过转让股权逃避出资义务。实务建议:原股东应在转让前完成实缴出资,或与受让方明确约定出资责任分担条款,避免后续纠纷。

  三、受让股东的应对策略:风险防控与权益维护

  尽职调查的必要性

  受让方在交易前应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尽调,重点核查: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审计报告、税务合规性;

  法律风险:未决诉讼、行政处罚、担保情况;

  业务持续性:核心合同、客户稳定性、知识产权归属。

  数据支撑:据统计,超60%的股权转让纠纷源于尽调不充分,导致受让方承担隐性债务。

  破产程序中的配合义务

  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受让股东作为股东,需履行以下义务:

  配合清算组工作,提供财务账簿、合同文件等关键资料;

  申报股权比例及出资情况,参与债权人会议;

  监督清算过程,防止财产转移或低价处置。

  法律后果:若受让股东拒不配合清算,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剩余财产分配权受限。

  剩余财产分配与债权申报

  根据2025年《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为: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消费者基本生活债权;

  职工债权(工资、社保、补偿金);

  税收与社保债权;

  普通债权。

  受让股东权益:作为普通债权人,可在清算组公告后30日内申报债权,按股权比例参与剩余财产分配。若发现清算组存在违法行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清算方案。

  四、特殊情形下的责任扩展:法人代表与关联方

  法人代表的连带责任

  若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如财产混同、虚假破产、抽逃出资等,可能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被追究连带责任。例如,某企业法人代表将公司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用于消费,导致企业无力偿债,法院可判决其承担全部债务。

  关联交易与人格否认

  若原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企业资产,损害债权人利益,受让方可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一条,主张撤销关联交易并追回财产。典型案例:某企业原股东以明显不合理低价将资产转让给关联方,法院认定该交易无效,责令返还财产用于破产清偿。

  五、实务建议:风险前置与争议解决

  合同条款设计

  明确出资义务:约定转让方在转让前完成实缴出资,否则承担违约责任;

  设定担保条款:要求转让方提供个人担保或第三方担保,降低受让风险;

  争议解决机制:约定仲裁或诉讼管辖地,明确律师费、诉讼费承担方。

  争议解决路径

  协商调解:优先通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调解,降低诉讼成本;

  仲裁申请:若合同约定仲裁条款,可向约定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诉讼维权:向企业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合同无效、撤销或赔偿。

  结语:股权转让后企业破产涉及多重法律关系,需从程序合规、尽职调查、合同设计、破产配合等多维度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市场主体应充分理解最新法律法规,在交易中秉持诚信原则,在纠纷中依法维权,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公司破产法人房产安全吗?法律视角下的财产归属与风险防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