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破产重组:员工权益的“法律护盾”如何筑牢?

时间:2025-04-09 10:51:39 来源: 作者:

   破产重组:员工权益的“法律护盾”如何筑牢?

  破产重组作为企业重生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平衡债权人、债务人与员工利益。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司法解释,从工资支付、经济补偿、社保缴纳等维度,解析员工权益保障的法律路径,揭示劳动关系的存续与终止规则。

  一、破产重组中的劳动关系存续规则

  劳动合同继续履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但在破产重组程序中,若企业继续经营,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例如,某企业进入破产重组后,与员工协商保留核心岗位,员工工资待遇不变,此时劳动关系仍受法律保护。

  管理人通知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管理人负责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包括继续或停止营业。若管理人决定继续营业,应通知员工返岗,并依法支付劳动报酬。

  二、经济补偿的法定标准与计算方式

  补偿基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补偿年限

  工作满6个月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例如,某员工在公司工作5年8个月,月工资8000元,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其经济补偿为5.5个月×8000元=44000元。

  特殊情形

  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支付赔偿金(2倍经济补偿);

  员工主动离职的,无权主张经济补偿。

  三、工资与社保的优先清偿权

  工资清偿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第一顺序清偿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例如,某企业破产清算时,拖欠员工工资200万元,该款项优先于普通债权清偿。

  社保缴纳义务

  企业破产前欠缴的社保费用,管理人应依法补缴。若企业无力补缴,员工可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核销个人部分,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四、员工安置方案的法律审查

  安置方案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二条,管理人制定的职工安置方案需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报人民法院批准。方案应包括:

  员工去留名单;

  经济补偿标准;

  社保缴纳方式;

  再就业培训计划。

  安置方案效力

  安置方案经批准后,管理人需严格执行。若管理人擅自变更方案,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例如,某企业安置方案约定员工转岗至关联公司,但管理人未履行,法院判令管理人承担违约责任。

  五、劳动争议的救济途径

  协商与调解

  员工可与企业或管理人协商解决争议,也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

  仲裁与诉讼

  对安置方案、经济补偿等事项有异议的,员工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优先受偿权的司法保障

  若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员工工资,员工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三条,申请法院从债务人财产中优先拨付。

  六、员工权益保障的合规建议

  及时申报债权

  员工应在管理人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提交工资、经济补偿等债权凭证,避免丧失优先受偿权。

  保留证据

  员工应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等材料,作为维权依据。

  参与债权人会议

  员工可通过债权人会议了解企业破产进展,监督安置方案执行,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破产重组中的员工权益保障,是法律平衡多方利益的体现。员工既需了解自身权利,也应依法行使权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操作不当导致权益受损。唯有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救济,方能在企业变革中守护自身权益。

上一篇:公司破产清算,私人财产是否“躺枪”?——法律视角下的财产隔离边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