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未交付员工有何后果?

时间:2025-04-11 15:03:15 来源: 作者: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未交付员工有何后果?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标准是多少?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若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一系列法律责任,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支付补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规定旨在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从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为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例如,若劳动者于2025年1月1日入职,而用人单位直至2025年3月1日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2025年2月1日至2月28日,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若用人单位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将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即支付11个月的双倍工资。

  此外,如果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且符合法定情形,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签完后不给员工会有什么后果?

  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应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若用人单位未履行此义务,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首先,损害员工权益。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员工持有合同才能清楚知晓自身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各项权益。若没有合同文本,员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准确主张权利,可能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工资发放、加班费计算等方面,若没有劳动合同作为依据,员工可能面临维权困难。

  其次,违反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用人单位若未将劳动合同交付给员工,不仅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责令改正,还可能因给员工造成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

  再者,引发劳动纠纷。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员工若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可能在举证方面面临困难,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同时,也容易引发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在涉及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计算不清的争议中,若员工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可能难以证明自己的权益,从而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针对劳动合同签完后不给员工的情况,员工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其一,与用人单位协商。员工可礼貌且坚定地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其提供一份劳动合同给自己。通过友好沟通,也许能促使用人单位及时解决问题,将合同交付员工。其二,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要求其限期将劳动合同交付给员工。若给员工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其三,申请劳动仲裁。若因用人单位不交付劳动合同给员工造成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计算不清等争议,员工可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要求其交付劳动合同。

  总之,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及时将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而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益,在遇到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时,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工程款追讨全攻略:从法律途径到强制执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