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员工权益保障新探:无合同用工与哺乳期权益的法律边界

时间:2025-04-14 17:37:05 来源: 作者:

   员工权益保障新探:无合同用工与哺乳期权益的法律边界

  一、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如何撑起“隐形保护伞”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这一条款为未签合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救济路径。某科技公司因未与新入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定支付员工1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该案例充分印证了法律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力度。

  1.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认定事实劳动关系需满足三个要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主体资格、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属于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某餐饮企业因未与厨师签订合同,但厨师接受考勤管理且工资由企业发放,最终被法院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 双倍工资的追索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且每月工资可单独计算时效。某员工在离职后一年内申请仲裁,要求支付最后11个月双倍工资,因未超过时效获得支持。

  3. 证据收集的关键要素

  劳动者需通过工资流水、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证明劳动关系。某保洁员通过银行流水显示公司定期支付工资,结合同事证言,成功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电子证据如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在司法实践中亦被广泛采纳。

  4. 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

  未签合同不仅面临双倍工资赔偿,还可能被认定存在违法解除行为。某公司因未签合同且无故辞退员工,被判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及违法解除赔偿金,总计金额达20万元。

  二、哺乳期工作地点变动的法律边界:用人单位的合规操作指南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哺乳期内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延长工作时间、安排夜班劳动。某制造企业因要求哺乳期女工三班倒,被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

  1. 工作地点变动的合法性审查

  用人单位调整哺乳期女工工作地点,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基于生产经营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不增加劳动强度。某销售公司因业务调整需搬迁办公地点,通过提供交通补贴、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与哺乳期员工达成一致,该调整被认定为合法。

  2. 医疗证明的必要性

  若女职工主张因哺乳不适宜原工作地点,需提供医疗机构证明。某银行员工因产后抑郁申请调岗,经三甲医院出具医疗证明,银行将其调整至后勤岗位,该处理方式符合法律规定。

  3. 协商程序的规范要求

  用人单位应就调整事项与劳动者进行充分协商,并保留书面记录。某科技公司通过电子邮件与哺乳期员工沟通调岗方案,员工书面回复同意,该协商程序被法院认定为有效。

  4. 违法调岗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违法调整哺乳期女工工作地点,劳动者可要求恢复原岗位或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某企业单方面将哺乳期员工调至偏远地区,法院判令企业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金额相当于员工12个月工资。

上一篇:婚后按揭房的债务离婚如何分配?——基于《民法典》的债务分担规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