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强制清算案件诉讼费收取节点与费用承担规则深度解析

时间:2025-05-07 16:58:32 来源: 作者:

   强制清算案件诉讼费收取节点与费用承担规则深度解析

  一、诉讼费收取的法定节点与程序规范

  (一)诉讼费收取的启动时点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十条,强制清算案件诉讼费收取节点分为两个阶段:

  申请受理阶段

  申请人需在提交强制清算申请时预缴诉讼费,法院以清算财产总额为基数,按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收取。例如,某公司清算财产总额为800万元,诉讼费分段计算为:

  10万元以下部分:50元

  10万-50万元部分:40万元×1%=4000元

  50万-100万元部分:50万元×0.5%=2500元

  100万-200万元部分:100万元×0.4%=4000元

  200万-500万元部分:300万元×0.3%=9000元

  500万-800万元部分:300万元×0.2%=6000元

  合计:50+4000+2500+4000+9000+6000=25550元(减半后实际收取12775元)

  清算终结阶段

  若清算财产足以覆盖诉讼费,法院从剩余财产中优先拨付;若清算财产不足,已预缴费用由申请人自行承担。例如,某公司清算后剩余财产仅50万元,不足以支付诉讼费,申请人需自行承担已预缴的2万元诉讼费。

  (二)诉讼费减免与缓交规则

  法定减免情形

  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五条,清算财产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免收诉讼费。例如,某小微企业清算财产总额为25万元,法院免收其诉讼费。

  经济困难缓交

  申请人可提交经济困难证明,申请缓交诉讼费至清算财产分配阶段。例如,某自然人股东因个人破产申请缓交,法院经审查后准予其清算终结前缴纳。

  二、立案费用承担主体的法定规则与司法实践

  (一)一般规则:被申请人最终承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强制清算立案费用原则上由被申请人(即被清算公司)承担,具体规则如下:

  申请人垫付义务

  申请人需先行垫付诉讼费、公告费等立案费用。例如,某债权人申请强制清算,需预先缴纳1万元诉讼费及3000元公告费。

  被申请人财产优先拨付

  法院受理申请后,从被申请人财产中优先拨付垫付费用。例如,某公司清算财产总额为200万元,法院优先拨付申请人垫付的1.5万元立案费用。

  (二)例外规则:申请人承担的情形

  申请人过错责任

  若清算申请因申请人恶意诉讼、虚假陈述等过错导致,法院可判令其承担全部或部分立案费用。例如,某股东为争夺控制权恶意申请清算,法院判决其承担80%的立案费用。

  申请人撤回申请

  申请人撤回强制清算申请且法院准许的,已垫付费用不予退还。例如,某公司股东在清算程序启动前达成和解,撤回申请后需自行承担已缴纳的2万元诉讼费。

  (三)特殊情形下的费用承担

  清算财产不足支付

  若清算财产不足以支付立案费用,程序终结且费用由申请人承担。例如,某公司清算财产仅10万元,无法覆盖5万元立案费用,法院终结程序并判令申请人自行承担。

  清算转破产程序

  若清算中发现资不抵债转入破产程序,已收取的立案费用作为破产费用优先清偿。例如,某公司清算中发现负债500万元、资产300万元,法院裁定转入破产程序后,立案费用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

  三、费用承担的司法裁判规则与实务争议

  (一)费用承担的裁判标准

  过错责任原则

  法院通过审查申请人行为与清算程序启动的因果关系,判定费用承担比例。例如,某公司股东隐瞒重要财务信息导致清算程序冗长,法院判令其承担60%的额外公告费用。

  公平责任原则

  对无过错申请人,法院根据被申请人财产状况合理分配费用。例如,某小股东申请清算,法院因被申请人财产仅15万元,判令双方按3:7比例分担立案费用。

  (二)实务争议与应对建议

  财产总额认定争议

  申请人主张清算财产总额应扣除职工债权、税款等优先债权,法院通常以破产财产总额为基准。例如,某公司清算财产总额1000万元中含职工债权200万元,法院仍以1000万元为基数计算诉讼费。

  费用承担条款效力争议

  合同约定“清算费用由某方承担”的,法院需审查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例如,某租赁合同约定“承租方承担清场费用”,法院以该条款与《公司法》强制清算规则冲突为由认定无效。

  四、企业与债权人的合规操作建议

  (一)企业应对策略

  规范财务记录

  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确保清算财产总额认定准确。例如,某公司建立财务审计制度,清算时财产总额认定误差率低于5%。

  预留清算费用

  在章程中约定清算费用预留条款,避免程序因费用不足终止。例如,某公司章程规定“解散时预留清算财产总额的5%作为清算费用”。

  (二)债权人维权路径

  申请财产保全

  在提交清算申请时同步申请财产保全,确保清算财产不被转移。例如,某债权人申请冻结被申请人银行账户,成功保全800万元清算财产。

  追索垫付费用

  若清算财产不足以支付垫付费用,债权人可起诉股东承担补充责任。例如,某债权人垫付3万元诉讼费后,起诉未足额出资股东追偿,获法院支持。

  当前司法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穿透式审查”强化,法院通过调取银行流水、税务记录等深挖隐匿资产;二是“刑民交叉”程序衔接优化,债权人可通过刑事自诉或报案推动债务追索;三是“企业合规不起诉”试点扩大,涉案企业若主动整改并赔偿损失,可能获酌定不起诉。建议企业建立“清算费用台账”,全程留痕以规避风险;债权人则需及时关注清算进展,避免因消极主张权利丧失受偿机会。

上一篇:公司被起诉期间能否注销?注销程序与法律责任深度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