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公司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法定路径与实操指南

时间:2025-05-09 10:31:01 来源: 作者:

   公司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法定路径与实操指南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若公司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可通过法定程序申请撤销裁决。这一机制既保障了用人单位的救济权利,也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与程序。2025年,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深化适用,撤销仲裁裁决的审查标准更为细化。本文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司法裁判规则,从撤销条件、程序步骤、风险防范三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性实操指引。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条件:六类核心情形解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以下法定情形之一:

  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典型表现:仲裁裁决对法律条文理解错误或适用规则不当。例如,将“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混淆,错误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或对“未签合同双倍工资”的时效认定违反逐月起算法。

  司法审查重点:法院将审查仲裁裁决是否违背法律明文规定或司法解释,但不会对事实认定进行实质审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

  典型表现:仲裁委受理非本辖区案件(如公司注册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不一致且未协商管辖),或对非劳动争议案件(如承揽合同纠纷)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管辖。

  违反法定程序

  典型表现

  未依法组成仲裁庭(如独任仲裁员未获合法授权);

  未告知当事人回避权利(如仲裁员与对方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未披露);

  未依法送达仲裁文书(如未穷尽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即公告送达)。

  司法实践倾向:程序瑕疵需达到“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程度,如仅因笔误或轻微瑕疵,法院可能驳回撤销申请。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系伪造

  典型表现:对方当事人提交虚假考勤记录、工资表、劳动合同等关键证据。

  举证责任:公司需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证据伪造(如鉴定报告、原始数据比对),否则法院难以支持撤销。

  对方当事人隐瞒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典型表现:劳动者隐瞒已领取经济补偿的银行流水,或用人单位隐瞒已支付加班费的财务凭证。

  认定标准:隐瞒的证据需具备“关键性”(直接影响裁决结果)且“不可归责于申请人”(公司已尽合理调查义务)。

  仲裁员存在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典型表现:仲裁员收受当事人财物,或故意违背事实与法律作出裁决。

  证据要求:需提供录音录像、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直接证据,否则法院难以认定。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步骤:从申请到裁判的全流程

  申请主体与期限

  申请主体:仅限用人单位(公司),劳动者无权申请撤销终局裁决(但可对非终局裁决提起诉讼)。

  申请期限: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逾期则丧失撤销权。

  管辖法院与材料要求

  管辖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材料

  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需载明撤销理由及法律依据);

  仲裁裁决书原件及送达证明;

  证据材料(如伪造证据的鉴定报告、隐瞒证据的原始凭证)。

  法院审查与裁判方式

  审查方式:组成合议庭书面审查,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交补充证据或进行听证。

  裁判结果

  符合撤销条件的,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法律后果: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撤销仲裁裁决的实务风险与防范策略

  常见实务风险

  程序瑕疵难以举证:如仲裁委未告知回避权利,公司需提供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庭审笔录等证据;

  证据伪造认定困难:若对方提交的考勤记录系电子数据,公司需申请司法鉴定以证明篡改;

  隐瞒证据举证责任高:公司需证明已穷尽调查手段(如申请仲裁委调查取证被拒)。

  风险防范策略

  仲裁阶段全程留痕

  庭审中明确提出回避申请并记录在案;

  对对方证据提出真实性异议并要求质证;

  申请仲裁委调查取证(如银行流水、社保记录)。

  撤销阶段精准举证

  针对“伪造证据”,提交第三方鉴定报告或原始数据比对;

  针对“隐瞒证据”,提交公司财务凭证、系统记录等反证;

  针对“程序违法”,提交仲裁委送达回执、庭审录像等。

  替代性救济路径

  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公司可在十五日内向基层法院起诉;

  若撤销申请被驳回,可在裁决生效后通过执行异议程序主张权利。

  四、典型案例: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裁判尺度

  案例1:适用法律错误的撤销支持

  2025年,北京某公司因未签劳动合同被裁决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公司申请撤销,主张仲裁委错误适用逐月起算法(实际应为整体起算法)。法院审查发现,仲裁委未区分“逐月计算时效”与“整体计算时效”的司法分歧,导致双倍工资差额多计算6个月,遂裁定撤销裁决。

  案例2:证据伪造的撤销驳回

  2025年,上海某公司申请撤销裁决,主张劳动者提交的加班记录系伪造。法院认为,公司仅提供考勤系统后台数据截图,未申请司法鉴定,也未证明劳动者篡改权限,故以“证据不足”驳回撤销申请。

  案例3:隐瞒证据的撤销支持

  2025年,广州某公司申请撤销裁决,主张劳动者隐瞒已领取经济补偿的银行流水。法院审查发现,公司曾向仲裁委申请调查取证,但仲裁委以“非法定调查范围”为由拒绝,遂认定劳动者隐瞒关键证据,裁定撤销裁决。

  五、企业合规建议

  仲裁阶段:积极行使程序权利

  明确提出管辖权异议、回避申请;

  对对方证据逐一质证,申请鉴定或调查取证;

  全程留存庭审笔录、送达回执等材料。

  撤销阶段:精准匹配法定情形

  针对“伪造证据”,委托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报告;

  针对“隐瞒证据”,提交公司财务凭证、系统记录等反证;

  针对“程序违法”,调取仲裁委庭审录像、送达记录。

  长期合规:完善用工管理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流程,避免未签合同风险;

  建立加班审批制度,留存考勤、工资支付原始凭证;

  定期开展劳动法培训,提升HR法律风险意识。

  结论

  公司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需以“法定情形+充分证据”为核心策略,避免因程序瑕疵或举证不足导致撤销失败。建议企业在仲裁阶段全程留痕、积极质证,在撤销阶段精准匹配法定情形,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代理。法律既保障用人单位的救济权利,也要求企业依法行使程序权利。唯有合规用工、精准维权,方能有效化解劳动争议风险。

上一篇:签了解除劳动合同后还能仲裁吗?三大核心争议与实操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