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劳动合同试用期可以变更吗?法律解析与操作指南

时间:2025-07-01 10:33:59 来源: 作者:

   劳动合同试用期可以变更吗?法律解析与操作指南

  在劳动关系中,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考察的关键阶段。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因业务调整或劳动者表现不符预期,试图单方延长或缩短试用期。然而,试用期变更并非随意为之,需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解析试用期变更的合法性、程序要求及风险防范,为企业与劳动者提供实务指引。

  一、试用期变更的法律依据与限制

  试用期约定的法定上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试用期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试用期≤1个月;

  1年以上不满3年:试用期≤2个月;

  3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试用期≤6个月。

  风险提示:超期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按超过期间工资标准)。

  试用期变更的禁止性规定

  禁止单方延长:试用期一经约定,未经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延长。

  禁止重复约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合法变更试用期的情形与程序

  双方协商一致变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就试用期期限、待遇等内容进行协商,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实务要点:变更协议需明确变更内容、生效日期及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口头约定。

  因劳动者原因缩短试用期

  劳动者提前达到岗位要求的,用人单位可经协商缩短试用期,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标准。

  典型案例:某员工在试用期内表现优异,用人单位与其协商将试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并补足工资差额。

  因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调整

  如企业因并购、业务转型等客观原因需调整岗位设置的,可与劳动者协商变更试用期。

  风险提示:需留存客观情况变化的证据(如并购协议、部门裁撤通知等)。

  三、试用期变更的实务风险与防范

  程序违法风险

  未签订书面变更协议,或协议内容模糊,可能导致变更无效。

  防范措施:使用《试用期变更协议》模板,明确约定变更条款。

  内容违法风险

  延长后超过法定上限,或重复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

  自查清单:核对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期限的对应关系,确保不超限。

  举证责任风险

  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需承担“已协商一致”的举证责任。

  证据固定:保留劳动者签字确认的变更协议、会议纪要、邮件往来等证据。

  四、特殊情形下的试用期处理

  劳动合同续签时的试用期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

  例外情形:劳动者岗位发生实质性变更(如从销售岗调至技术岗),可重新约定试用期。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试用期因病假超过法定期限(医疗期内)的,试用期可中止计算,但需双方协商一致。

  结语

  试用期变更需以“合法、协商、书面”为原则,用人单位应避免单方强制调整,劳动者亦需谨慎签署变更协议。在劳动关系日益灵活化的背景下,合规管理试用期将成为企业降低用工风险的关键。劳动者亦应了解自身权利,对违法变更行为及时说“不”。

上一篇: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理由全梳理:哪些情形可合法解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