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成立?法律途径与证据收集指南

时间:2025-07-08 17:13:12 来源: 作者: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成立?法律途径与证据收集指南

  一、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定要件与证据体系

  (一)核心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及《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劳动关系成立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需依法成立,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且未退休。例如,西安某案例中,15岁实习生因主体不适格,被法院认定不成立劳动关系。

  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

  需证明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接受劳动管理。例如,北京某案例中,外卖骑手通过平台接单记录、考勤打卡证明受公司管理,法院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劳动者提供有偿劳动

  需证明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例如,上海某案例中,设计师通过工资转账记录、项目合同证明劳动关系,获赔未签合同双倍工资。

  (二)关键证据清单与收集策略

  工资支付凭证

  银行转账记录(需备注“工资”);

  现金支付需有签收记录或证人证言。

  案例:西安某员工通过微信转账记录证明工资支付,法院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社保与公积金缴纳记录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或公积金的记录,可直接证明劳动关系。例如,北京某案例中,社保缴纳记录成为关键证据。

  工作证件与文件

  工作证、服务证;

  盖有公章的劳动合同、入职通知、调岗通知等。

  案例:上海某员工通过盖有公章的入职通知,证明劳动关系起始时间。

  考勤记录与工作记录

  电子考勤数据(需用人单位确认);

  工作群聊天记录、邮件往来、项目报告等。

  案例:西安某程序员通过GitHub代码提交记录、工作邮件,证明持续提供劳动。

  证人证言

  同事、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书面证言,需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例如,北京某案例中,两名同事出庭作证,证明劳动者日常工作情况。

  二、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规则

  (一)赔偿标准与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例如:

  西安案例:员工工作8个月未签合同,获赔7个月双倍工资(首月不罚)。

  北京案例:员工工作1年2个月未签合同,获赔11个月双倍工资(最长不超过11个月)。

  (二)仲裁时效与计算方式

  仲裁时效

  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例如,上海某员工离职2年后起诉,法院以超过时效驳回。

  工资基数

  以劳动者应得工资(含奖金、津贴等)计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例如,西安某员工月工资1万元,获赔11万元双倍工资差额。

  三、实务操作建议与典型案例

  (一)劳动者维权步骤

  收集证据

  优先获取工资转账记录、考勤数据、工作文件等客观证据,避免依赖证人证言。

  协商与投诉

  向用人单位发出《补签劳动合同通知书》,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12333热线)。例如,西安某员工投诉后,用人单位主动补签合同并赔偿。

  申请仲裁

  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及原件,主张确认劳动关系及双倍工资差额。仲裁委一般会在45日内裁决,案情复杂可延长30日。

  (二)用人单位合规建议

  及时补签合同

  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补签书面劳动合同,避免双倍工资风险。例如,北京某公司因拖延补签,被判赔8万元。

  完善用工管理

  制定书面《入职登记表》《岗位职责说明书》;

  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工资,备注“工资”避免争议。

  案例解析:西安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案

  案情:员工入职某科技公司8个月未签合同,离职后申请仲裁,要求支付7个月双倍工资差额。公司辩称员工为“兼职”,但无法提供证据。仲裁委认定劳动关系成立,支持员工诉求。

  启示

  用人单位未签合同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劳动关系不存在;

  劳动者应保留工资、考勤等客观证据,避免口头约定。

上一篇:遗产继承无第一二顺序继承人时怎么办?法律规则与实务操作全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