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合同纠纷诉讼管辖法院确定全指南:2025年最新法律规则与实务操作

时间:2025-07-22 14:39:27 来源: 作者:

   合同纠纷诉讼管辖法院确定全指南:2025年最新法律规则与实务操作

  在合同纠纷中,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直接影响诉讼成本与结果。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案例,系统梳理管辖法院确定的五大核心规则,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实操指引。

  一、法定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与适用

  (一)一般地域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合同纠纷原则上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但下列情形适用原告住所地管辖:

  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2025年新规:网络合同纠纷新增"用户所在地"管辖规则,如杭州互联网法院某案中,用户因网购纠纷在住所地法院成功立案。

  (二)特殊地域管辖

  合同履行地优先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条,合同纠纷可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实务中,合同履行地按以下规则确定:

  货币给付类合同: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如借款合同)

  不动产交付类合同:不动产所在地为履行地

  服务提供类合同:服务提供方所在地为履行地

  专属管辖的强制适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下列合同纠纷实行专属管辖:

  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二、协议管辖:意思自治的边界与效力

  (一)书面形式要求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5条,协议管辖需以书面形式约定,包括合同中的管辖条款或事后达成的管辖协议。微信、邮件等电子数据也可构成书面形式,如深圳中院某案中,微信聊天记录被认定为有效管辖协议。

  (二)选择范围限制

  协议管辖法院需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包括:

  被告住所地

  合同履行地

  合同签订地

  原告住所地

  标的物所在地

  典型案例:北京某案中,当事人约定由"第三方所在地法院"管辖,因与争议无实际联系被法院认定无效。

  (三)不得违反专属管辖规定

  即使协议约定了管辖法院,若案件属于专属管辖范围,协议管辖仍属无效。例如,不动产纠纷必须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协议约定其他法院无效。

  三、实务中的管辖争议解决

  (一)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与审查

  被告可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收到起诉状副本后15日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需在15日内作出裁定。若异议成立,案件将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

  典型案例:上海某案中,被告通过提交租赁合同证明合同履行地,成功将案件移送至合同履行地法院。

  (二)网络合同的管辖确定

  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

  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由买受人住所地或收货地法院管辖

  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由用户住所地或服务提供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实务建议:网络经营者应在服务协议中明确管辖条款,避免被动。

  四、跨境合同的管辖规则

  (一)国际条约优先原则

  若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对管辖权有特别规定,优先适用国际条约。例如,《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具有优先性。

  (二)涉外合同管辖的特殊规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72条,涉外合同纠纷可由以下法院管辖:

  中国法院或外国法院

  合同签订地、履行地法院

  被告代表机构所在地法院

  典型案例:深圳某跨境贸易案中,法院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履行地法院为管辖法院。

  结语:管辖权确定成为诉讼策略的关键一环

  随着2025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合同纠纷管辖规则更加精细化、国际化。当事人需精准把握管辖规则,合理设计管辖条款;法院则应严格审查管辖依据,维护司法主权与当事人合法权益。

上一篇:公司申请破产时注册资本未缴足怎么办?2025年最新法律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