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工程合同欺诈受害者维权指南:2025年法律救济全流程解析

时间:2025-08-18 09:53:04 来源: 作者:

   工程合同欺诈受害者维权指南:2025年法律救济全流程解析

  一、合同诈骗的刑事与民事双重追责机制

  根据《刑法》第224条及2025年最新司法解释,工程领域合同诈骗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虚构单位、伪造票据、虚假担保等五类行为,且个人诈骗数额达2万元以上(单位10万元以上)。某案例显示,承包方冒用央企名义签订500万元工程合同后失联,法院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主犯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民事救济方面,《民法典》第148条赋予受害人撤销权,可在发现欺诈后一年内请求法院撤销合同。若合同已部分履行,受害人可依据第157条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2025年某判决中,法院认定发包方隐瞒土地性质导致承包方损失300万元,最终判决撤销合同并赔偿实际损失及利息。

  二、证据固定与维权路径选择

  刑事报案实务要点

  需提供合同原件、付款凭证、对方失联证据等材料

  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应在7日内立案

  2025年新规明确,诈骗所得用于工程建设的可酌情从宽处理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

  合同文本及补充协议(含电子数据)

  工程款支付流水与发票

  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等沟通记录

  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工程质量报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优势

  可在公诉阶段同步主张赔偿

  避免民事程序与刑事程序冲突

  2025年某案例通过此途径追回85%损失

  三、特殊情形下的责任认定

  表见代理的认定

  某项目经理伪造公司印章签订合同,法院认定构成表见代理

  发包方需证明自身善意且无过失(如未核查授权文件)

  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

  若已施工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受害人可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56条要求整改

  某案例中法院判决欺诈方赔偿修复费用120万元

  第三方担保的效力

  以伪造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真实产权人需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四、2025年司法实践中的创新裁判规则

  电子证据的审查标准

  区块链存证的聊天记录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微信记录需完成主体身份与内容真实性的双重认证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对恶意重复诈骗的行为,法院可判令支付损失两倍的赔偿金

  某案例中被告因三年内实施四次工程诈骗被处惩罚性赔偿

  企业合规整改的影响

  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并通过验收的,可免除单位罚金

  直接责任人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五、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事前尽调三步法

  核查对方资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平台)

  实地考察在建项目

  要求提供近三年审计报告

  合同条款特别设计

  约定"先审计后付款"条款

  明确工程款专用账户监管机制

  设置阶梯式违约金(日0.1%至0.3%)

  过程监控技术手段

  使用BIM技术实时比对施工进度

  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留存影像证据

  每月生成工程签证单并要求双方签认

  工程合同欺诈维权需兼顾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企业应建立"预防-应对-善后"全链条管理机制。通过准确把握2025年最新法律规则,灵活运用刑事报案、民事诉讼、协商调解等多种手段,可最大限度降低损失风险。在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愈发重视的背景下,企业更需强化数字化证据管理能力,为后续维权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彩钢工程单包工合同避坑指南:2025年法律要点与实务操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