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社保纠纷劳动仲裁:赔偿标准与法律依据全解析

时间:2025-08-21 09:51:54 来源: 作者:

   社保纠纷劳动仲裁:赔偿标准与法律依据全解析

  2025年8月,一起涉及社保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发。某保安公司员工朱某,在签署放弃社保声明后仍通过仲裁获得经济补偿,这一案例标志着我国社保强制缴纳制度进入新阶段。

  一、新规核心突破:社保强制缴纳无例外

  根据2025年《社会保险法》修订内容,所有用工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均需缴纳社保。试用期员工必须在30日内参保,企业未按时缴纳将面临每日0.05%滞纳金及员工经济补偿。某餐饮企业算了一笔账:若未为50名员工缴纳社保,按新规最高可处应缴金额3倍罚款,单人次罚款可达数万元。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保的协议无效。这一规定终结了此前各地裁判标准不一的局面,统一将"弃保协议"认定为无效条款。

  二、社保纠纷赔偿标准

  在朱某案中,法院判决依据三个维度确定赔偿:一是补缴社保费用,按实际工资基数计算,某保安公司需为员工补缴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的社会保险费;二是支付经济补偿,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朱某工作1年9个月,获赔2.5个月工资;三是返还社保补贴,公司此前发放的"社保补助"需全额退还。

  具体赔偿项目包括:

  补缴社保:以员工实际工资为基数,按比例补缴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0.5%)等五项保险。

  经济补偿: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

  滞纳金: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三、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在广州某教育科技公司案例中,企业因未缴纳社保需支付:

  补缴2023年6月至2024年11月的社会保险费,共计4.2万元;

  支付80天产假工资差额1.8万元;

  支付经济补偿金3万元。

  法院特别指出,即便员工签署过弃保协议,企业仍需承担补缴责任。这一判决体现了新规"保护劳动者权益优先"的立法精神。

  四、企业合规应对方案

  面对新规压力,企业可采取三项策略降低风险:

  用工形式优化:将部分岗位转为非全日制用工,但需注意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社保补贴调整:将"社保补助"改为"岗位津贴",避免与社保缴纳产生关联;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社保缴纳台账,对即将达到退休年龄或合同到期的员工提前预警。

  某制造业工厂采用"社保成本分摊"模式,与员工协商将部分社保费用计入工资总额,既保证合规又避免单方承担过高成本。但法律专家提醒,此类协议需经双方书面确认,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缴费基数。

  五、劳动者维权路径

  遭遇社保纠纷时,劳动者可通过四个步骤维权:

  收集证据: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等书面材料;

  申请仲裁:向企业所在地劳动仲裁委提交申请,时效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一年内;

  主张权利:要求补缴社保、支付经济补偿及滞纳金;

  执行监督:若企业拒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将企业列入社保失信名单。

  随着新规落地,2025年1-7月,全国社保补缴金额同比增长217%,劳动者维权意识显著提升。这场涉及数亿劳动者的权益升级,正在重塑中国职场生态,推动企业用工模式向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公司无故劝退员工,劳动仲裁真的能维权成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