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公司破产诉讼费用承担规则:法律框架与实务解析

时间:2025-09-09 16:32:38 来源: 作者:

   公司破产诉讼费用承担规则:法律框架与实务解析

  公司破产程序涉及多方利益平衡,诉讼费用的承担规则直接影响债权人、债务人及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破产诉讼费用属于破产费用范畴,需优先从债务人财产中清偿。本文将从法律条文解读、费用类型划分、承担规则适用及实务争议点四个维度,系统剖析公司破产诉讼费用的承担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一、法律框架:破产费用的“法定优先权”

  《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该条款确立了破产费用“优先受偿、按比例清偿”的核心原则。

  破产费用范围: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破产费用包括:

  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共益债务范围: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共益债务包括:

  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

  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

  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法律区分意义: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虽均由债务人财产清偿,但破产费用优先于共益债务受偿。例如,若债务人财产仅够清偿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将无法获得清偿。

  二、承担规则:债务人财产的“清偿逻辑”

  破产诉讼费用的承担规则遵循“债务人财产负担、按比例清偿、程序终结豁免”三层逻辑:

  1. 债务人财产负担原则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及《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条,破产案件的申请费由债务人财产负担。债权人申请破产时,无需预先缴纳诉讼费,法院受理案件后,诉讼费列入破产费用,从债务人财产中拨付。

  实务案例:2025年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某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中,债权人申请破产时未预交诉讼费,法院受理后从债务人银行账户划扣10万元作为破产费用,其中包括诉讼费2万元。

  2. 按比例清偿规则

  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需按比例清偿。例如,债务人财产为50万元,需清偿破产费用100万元(含诉讼费5万元、管理人报酬80万元、评估费15万元),则诉讼费实际清偿比例为50%(5万÷100万×50万=2.5万)。

  法律提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一条,管理人需制作《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清偿报告》,并提交债权人会议审查。债权人若对清偿比例有异议,可依据《企业破产法》第六十四条向法院提起诉讼。

  3. 程序终结豁免规则

  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管理人应提请法院终结破产程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第四款,程序终结后,未清偿的破产费用不再清偿。

  实务风险:若管理人未及时提请终结程序,导致破产费用持续产生,可能面临债权人或法院的追责。例如,某管理人明知债务人财产不足仍继续变价财产,产生额外评估费10万元,法院最终裁定该费用由管理人自行承担。

  三、特殊情形:费用承担的“例外规则”

  在特定情形下,破产诉讼费用的承担主体可能突破债务人财产负担原则:

  1. 债权人滥用破产申请权

  若债权人恶意申请破产,导致债务人产生不必要的诉讼费用,法院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责令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某债权人明知债务人具备清偿能力仍申请破产,法院驳回申请后,裁定债权人承担债务人因应诉产生的律师费5万元。

  2. 债务人财产不足时的共益债务转化

  若破产费用无法清偿,但共益债务具备清偿可能,部分法院可能将部分破产费用转化为共益债务处理。例如,某债务人财产仅够清偿共益债务中的职工工资,法院裁定将破产费用中的诉讼费暂缓支付,优先保障职工权益。

  3. 第三方垫付机制

  为推动破产程序进展,实践中存在第三方(如债务人股东、战略投资者)垫付破产费用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条,第三方垫付的费用可参照共益债务处理,优先于普通债权受偿。

  实务建议:第三方垫付前应与管理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垫付性质、清偿顺序及追偿权行使条件,避免后续纠纷。

  四、实务争议:费用承担的“边界探索”

  1. 破产撤销权诉讼费用的承担

  破产撤销权诉讼旨在追回债务人不当处置的财产,其诉讼费用性质存在争议。部分法院认为,撤销权诉讼属于“为全体债权人利益”的诉讼,费用应列入破产费用;另一些法院则认为,若撤销权诉讼由个别债权人发起,费用应由该债权人承担。

  司法倾向:2025年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破产审判白皮书》明确,撤销权诉讼费用原则上列入破产费用,但若债权人恶意提起诉讼导致债务人财产减少,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2. 破产衍生诉讼费用的承担

  破产衍生诉讼(如对外追收债权诉讼、取回权诉讼)的费用承担需区分诉讼性质:

  若诉讼结果直接增加债务人财产(如追回被转移资产),费用列入破产费用;

  若诉讼结果仅惠及个别债权人(如确认特定债权),费用由该债权人承担。

  实务案例:某管理人代表债务人提起对外追收债权诉讼,胜诉后获得货款1000万元,法院裁定诉讼费20万元从追回的货款中优先支付。

  结语:破产费用的“法律平衡术”

  破产诉讼费用的承担规则是破产程序公平性与效率性的集中体现。从债务人财产的优先清偿到按比例清偿的精准计算,从程序终结的豁免规则到特殊情形的例外处理,每一条规则都旨在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及管理人的利益。市场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破产费用管理不仅是程序技术问题,更是资源分配的艺术。通过合规的费用申报、透明的清偿公示及高效的程序推进,既能保障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也能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注入法治化、市场化的活力。

上一篇:债权人启动公司破产程序:材料清单与法律要点全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