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公司破产补偿金"打水漂"?2025年最新维权攻略来了

时间:2025-09-16 17:28:38 来源: 作者:

   公司破产补偿金"打水漂"?2025年最新维权攻略来了

  2025年企业破产案件激增背景下,补偿金发放成为劳动者最关注的焦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企业破产案件中,职工债权清偿率仅为68%,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本文将结合《企业破产法》《劳动合同法》最新修订条款,系统解析补偿金追讨的法律依据、实务操作及风险防范。

  一、破产补偿金的法律性质与支付规则

  (一)补偿金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二)优先清偿的法律依据

  《企业破产法》第113条明确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以下顺序清偿:

  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用

  补偿金等法定补偿金

  其他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

  普通破产债权

  (三)2025年新规亮点

  清偿顺序调整:将补偿金与工资、社保费用并列为第一清偿顺序,改变以往"补偿金后置"的做法。

  高管工资限制:破产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清偿。

  电子债权申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开通线上申报通道,简化债权人维权流程。

  二、补偿金无法兑现的四大原因与应对

  (一)破产财产不足

  典型表现:企业资产已抵押或被查封,可分配财产为零。

  应对策略

  申报普通债权:虽清偿顺序靠后,但可参与剩余财产分配

  申请"参与分配":若企业有其他执行案件,可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

  追究股东责任:若股东未实缴出资或存在抽逃出资行为,可要求其在未出资范围内补足

  (二)管理人履职不当

  典型表现:未依法公告债权申报、未及时审查债权、违规处置财产。

  应对策略

  向法院申请更换管理人:需提供管理人履职不当的证据

  提起管理人责任纠纷之诉:要求管理人赔偿因过错造成的损失

  申请法院监督:通过"破产案件法官工作室"等机制寻求司法救济

  (三)虚假破产逃债

  典型表现:企业转移资产后申请破产,或与关联方低价交易资产。

  应对策略

  申请撤销破产程序:若发现破产申请存在虚假,可向法院申请撤销

  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请求法院撤销企业恶意处分财产的行为

  报案追究刑责:涉嫌"妨害清算罪"的,可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

  (四)程序瑕疵导致权利丧失

  典型表现: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未参加债权人会议。

  应对策略

  补充申报债权:虽可能被认定为"迟延债权",但仍可参与分配

  申请复议:对管理人不予确认的债权,可在收到通知后15日内申请复议

  提起确认之诉:对债权性质、金额有争议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2025年维权实务操作指南

  (一)债权申报"三步法"

  准备材料

  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银行流水等证明工资标准的材料

  申报方式

  线上申报: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提交电子材料

  线下申报:邮寄或现场提交至管理人指定地址

  跟进审查

  收到债权审查结果后15日内提出异议

  保留管理人签收材料的凭证

  (二)参与破产程序"四大权利"

  知情权:查阅债务人财产状况报告、债权人会议决议等文件

  表决权:对重整计划草案、和解协议等进行表决

  监督权:对管理人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质询意见

  异议权:对财产分配方案、破产财产变价方案等提出异议

  (三)特殊情形处理

  企业"人去楼空"

  向法院申请指定清算组

  通过"执行转破产"机制推动程序

  管理人"失联"

  向法院书面反映情况

  申请更换管理人或指定临时管理人

  破产程序"久拖不决"

  申请法院限定审理期限

  向上级法院申请提级管辖

  四、典型案例解析与启示

  案例1:某制造企业破产案

  案情:企业拖欠300名员工补偿金共计1200万元,可分配财产仅800万元。

  处理

  管理人依法制定分配方案,按66.7%比例清偿职工债权

  员工代表通过债权人会议监督分配过程

  剩余债权转为普通债权参与后续分配

  启示:即使财产不足,也应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最大权益。

  案例2:某科技公司虚假破产案

  案情:公司实际控制人转移资产后申请破产,导致员工补偿金无法兑现。

  处理

  员工向公安机关报案,控告实际控制人涉嫌妨害清算罪

  法院裁定撤销破产程序,恢复企业主体资格

  员工通过劳动仲裁追讨补偿金

  启示:发现虚假破产线索应及时报案,通过刑事手段追责。

  结语

  2025年破产补偿金追讨已形成"行政监管+司法救济+刑事追责"的立体化维权体系。劳动者需把握"三个关键":关键期限(债权申报期、异议期)、关键证据(劳动关系证明、工资标准证明)、关键程序(债权人会议、分配方案表决)。在专业律师协助下,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益,方能最大限度降低破产风险对自身的影响。

上一篇:挂名股东遭遇公司吊销后法人拒不注销:法律救济路径全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