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破产未履行合同处理指南:管理人选择权与利益平衡术

时间:2025-09-18 14:18:07 来源: 作者:

   企业破产未履行合同处理指南:管理人选择权与利益平衡术

  企业破产时,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如同一把“双刃剑”:继续履行可能盘活资产,但也可能加重债务负担;解除合同虽能止损,但可能损害交易相对方利益。如何平衡破产企业、债权人及合同相对方的利益?本文结合《企业破产法》第1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解析管理人选择权的行使规则与实操要点。

  一、管理人选择权: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的法定标准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8条,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且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在2个月内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若管理人未通知或逾期未答复,视为解除合同。

  行使原则:管理人需以“债务人财产最大化”为核心标准,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合同性质:如长期租赁合同、特许经营合同等继续性合同,继续履行可能产生持续收益;

  履行成本:若继续履行需投入大量资金,而合同收益不足以覆盖成本,应解除合同;

  相对方利益:若解除合同将导致相对方重大损失(如设备定制合同),需谨慎决策。

  案例参考:在某新能源企业破产案中,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与电网公司的供电合同,因该合同能带来稳定现金流,且解除合同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最终,该合同成为破产财产增值的关键资产。

  二、继续履行合同:担保提供与共益债务认定的“双重保障”

  若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相对方有权要求管理人提供担保(《企业破产法》第18条)。若管理人拒绝提供,视为解除合同。此外,继续履行合同产生的债务属于共益债务,可优先于普通债权清偿(《企业破产法》第42条)。

  实操要点

  担保形式:可为现金、实物或第三方保证,需与合同风险匹配;

  共益债务申报:相对方需在破产财产分配前申报共益债务,并提交合同、履行凭证等证据;

  清偿顺序:共益债务优先于职工债权、税费债权及普通债权清偿,但劣后于破产费用。

  风险警示:在某建筑企业破产案中,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与开发商的施工合同,但未要求开发商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后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导致破产财产进一步减少,引发债权人集体诉讼。这提示管理人需严格履行担保提供义务,避免因程序瑕疵承担责任。

  三、解除合同:损害赔偿请求权与普通债权转化的“法律路径”

  若管理人决定解除合同,相对方有权以“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企业破产法》第53条)。该债权属于普通债权,按法定顺序清偿。但需注意:

  赔偿范围:以实际损失为限,违约金、惩罚性赔偿等不予支持;

  举证责任:相对方需证明损失与合同解除的因果关系,如提供成本投入凭证、预期收益计算等;

  清偿比例:若破产财产不足清偿普通债权,按比例分配。

  案例对比:在某零售企业破产案中,供应商A因合同解除申报债权100万元,但破产财产仅够清偿普通债权的30%,最终获偿30万元;而供应商B因未及时申报债权,被视为放弃权利,未获任何清偿。这凸显了及时申报债权的重要性。

  四、特殊合同处理:所有权保留买卖与租赁合同的“特别规则”

  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

  若出卖人破产,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的,买受人需按约支付价款;若解除合同,买受人已支付价款损失形成的债权作为共益债务清偿(《破产法解释二》第35-36条)。

  若买受人破产,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的,原合同期限视为到期,买受人需及时支付价款;若解除合同,出卖人可取回标的物,但买受人已支付价款超75%的除外(《破产法解释二》第37条)。

  租赁合同

  若出租人破产,管理人不得单方解除合同,除非承租人欠租或损害租赁物(《民法典》第724条);

  若承租人破产,管理人可决定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但需考虑租赁物性质(如专用设备)及解除成本。

  实操建议:管理人需根据合同类型制定差异化策略,如对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优先评估标的物价值与债务比例;对租赁合同,重点审查承租人履约能力。

  五、利益平衡:管理人决策的“三重约束”

  管理人行使选择权时,需受以下约束:

  债权人会议监督:重大合同处理需报告债权人会议,接受质询;

  法院审查:债权人可对管理人决策提起诉讼,法院将审查决策合理性;

  商业判断规则:管理人决策需符合商业常识,避免因滥用选择权承担赔偿责任。

  启示与思考:企业破产未履行合同的处理,本质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管理人需在法律框架内,兼顾破产企业、债权人及相对方利益,避免“一刀切”决策。同时,合同相对方需增强风险意识,在签约时设置担保条款、违约金条款等,降低合同解除风险。唯有通过法律规则与商业逻辑的双重约束,才能实现破产程序的公平与效率。

上一篇:公司清算后债权处理全攻略:法律程序与实操要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