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工伤认定全解析:如何界定劳动纠纷中的工伤案件?

时间:2025-09-25 14:38:09 来源: 作者:

   工伤认定全解析:如何界定劳动纠纷中的工伤案件?

  一、工伤认定的法律基石:从《工伤保险条例》到司法实践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工伤认定需满足“三工”核心要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具体包括以下七类情形:

  典型工伤场景: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如工厂操作设备时被机器压伤手指;

  预备/收尾性工作:如上班前搬运物料时摔伤,或下班后整理工具时被砸伤;

  履行职责受伤害:如保安制止盗窃时被殴打,或教师维护课堂秩序时被学生推搡;

  职业病认定:需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机构诊断,如长期接触粉尘患尘肺病;

  因工外出事故:如销售人员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或工程师现场调试设备时触电;

  上下班交通事故:需满足“非本人主要责任”,如骑电动车被闯红灯的汽车撞伤;

  特殊情形:包括抢险救灾中受伤、旧伤复发(持革命伤残军人证者)等。

  案例启示:2025年某建筑公司木工在午休时私自操作切割机受伤,因非工作原因被驳回工伤认定;而另一案例中,快递员在送件途中因避让行人摔倒骨折,因属于工作过程被认定为工伤。

  二、工伤认定的程序要点:从申请到复议的全流程

  申请时效

  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后30日内申请;

  劳动者/家属/工会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逾期将丧失权利。

  材料清单

  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如工资流水、考勤记录);

  医疗诊断证明(需盖医院公章);

  事故现场证据(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

  上下班交通事故需提供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行政复议与诉讼

  对人社局不予认定决定不服的,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直接起诉;

  2025年某法院审理的案例中,劳动者因未在15日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提出复核,导致后续赔偿计算错误,法院未予支持其追加赔偿的请求。

  三、工伤赔偿的争议焦点:从医疗费到伤残补助的计算

  赔偿项目

  医疗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目录,自费药部分可能被拒赔;

  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工资福利标准发放,最长不超过24个月;

  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工资,十级为7个月,需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准;

  一次性医疗/就业补助金:五至十级伤残职工离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

  典型争议

  劳动关系认定:如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常就责任承担互相推诿;

  过失是否免责:根据“无过错补偿原则”,除故意犯罪、醉酒、自残自杀外,劳动者过错不影响工伤认定;

  旧伤复发争议:需提供首次工伤认定书和复发诊断证明,如某退伍军人因旧伤复发索赔时,因无法证明与原工伤关联被驳回。

  四、企业合规建议:从预防到应对的完整策略

  入职管理

  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岗位、地点、时间等要素;

  为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避免“临时工”等模糊表述。

  日常管理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保留培训记录;

  配置劳动保护用品,如建筑工地安全帽、化工企业防毒面具。

  纠纷应对

  发生事故后24小时内上报人社局,并协助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

  委托专业律师参与劳动能力鉴定和赔偿谈判,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败诉。

上一篇:降薪争议如何破局?——劳动仲裁视角下的薪资调整合法性审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