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保护期满后:技术自由使用的法律边界与商业策略

时间:2025-10-10 16:28:53 来源: 作者:

   专利保护期满后:技术自由使用的法律边界与商业策略

  专利保护期是法律赋予创新者的“时间红利”,但期满后技术进入公有领域,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结合《专利法》及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系统解析专利保护期满后的法律规则与商业策略。

  一、保护期满的法律后果:技术进入公有领域

  1. 专利权的终止与公共利益

  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二条,发明专利权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保护期满后,专利权终止,技术成为社会公共资源,任何人可自由使用、制造、销售相关产品。

  案例:2025年某制药企业的抗癌药物专利保护期届满后,国内多家企业立即启动仿制药生产。原专利权人主张侵权,法院驳回其诉求,认定保护期满后技术已属公有领域。

  2. 法律规则的平衡作用

  创新激励:保护期内专利权人享有独占权,可收回研发成本并获利;

  技术传播:保护期满后技术自由使用,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竞争公平:避免技术长期垄断,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二、保护期满后的商业策略:从独占到竞争的转型

  1. 技术改进与创新:申请新专利

  企业可在原专利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新技术,并申请新专利保护。例如,某企业基于过期“锂电池材料配方”专利,开发出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获得新专利保护。

  2. 技术许可与转让:剩余价值挖掘

  在保护期满前,企业可通过技术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剩余价值。例如,某企业将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许可给多家企业,获取许可费并扩大技术影响力。

  3. 品牌与渠道优势:市场竞争的持续发力

  即使专利保护期满,企业可凭借品牌认知度、客户资源等优势继续占据市场。例如,某国际药企在专利到期后,通过降价策略和学术推广维持市场份额。

  三、保护期满后的法律风险防范

  1. 后续专利的侵权风险

  若他人在原专利基础上改进并获得新专利,使用改进技术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某企业使用过期“智能手表外观设计专利”生产产品,但因产品名称使用原专利权人的注册商标,被认定构成商标侵权。

  2. 质量与安全责任

  使用过期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需符合《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等法规要求。例如,某企业使用过期“医疗器械专利”生产的产品因质量缺陷被责令召回,并承担产品责任。

  3. 国际专利的平行保护

  若技术在中国专利保护期届满,但在其他国家仍受保护,出口产品至这些国家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某德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在中国于2025年过期,但在欧盟仍有效,中国企业向欧盟出口相关产品需获得许可。

  四、保护期满后的行业影响与政策建议

  1.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保护期满后,原专利权人失去独占优势,市场竞争加剧。例如,某生物药专利到期后,国内仿制药企业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原专利权人市场份额下降。

  2. 政策层面的平衡机制

  数据保护期:对药品、医疗器械等特殊领域,可通过数据保护期延长市场独占;

  专利链接制度:建立药品专利与上市审批的联动机制,防范仿制药侵权;

  创新激励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持续创新。

  3. 企业合规建议

  尽职调查:使用过期专利技术前,核查是否存在后续专利、商标等权利;

  合同审查:确保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及侵权责任;

  风险预案:制定专利到期后的市场转型策略,避免依赖单一技术。

上一篇:专利使用“安全区”:这五种情形不构成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