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原告主导与被告抗辩的“攻防战”
时间:2025-10-15 11:27:36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原告主导与被告抗辩的“攻防战”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直接影响诉讼策略与结果。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及2025年司法解释,形成“原告主导证明侵权,被告特定情形下反证”的二元格局。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解析举证责任的转移规则与实务要点。
一、原告的举证责任:构建侵权认定的“四步阶梯”
第一步:权利有效性证明
提交专利证书、年费凭证、评价报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2025年某案中,原告因未提交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法院直接驳回起诉。
第二步:侵权行为存在证明
提供侵权产品实物、销售合同、广告宣传等直接证据。
涉及网络侵权时,需公证保存网页截图、下载记录。
第三步:技术特征覆盖证明
制作技术对比表,证明侵权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2025年最高院“机械零件专利案”明确,功能性特征需证明“相同手段+等同效果”。
第四步:损失或获利证明
主张实际损失时,提供销量减少、价格下降等证据。
主张侵权获利时,申请法院调取被告财务数据。
案例:某通信企业通过四步举证,成功证明被告产品侵犯其5G专利,获赔2800万元。
二、被告的举证责任:三大抗辩情形的“反制武器”
情形一:现有技术抗辩
需提供专利申请日前的公开文献、产品实物等证据。
2025年某化工专利案中,被告提交德国化学会1998年论文,证明其技术为公知常识,法院采纳抗辩。
情形二:合法来源抗辩
需证明产品来自合法渠道,且不知情。
某五金店通过提供进货发票、供应商资质,成功免除赔偿责任。
情形三:制造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倒置
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时,被告需证明其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
2025年《专利法》修订新增条款:被告不提供方法证据的,推定侵权成立。
操作要点:
现有技术抗辩需精准选择对比文件,避免范围过宽。
合法来源抗辩需保留完整进货链证据。
方法专利抗辩时,优先申请司法鉴定。
三、举证责任转移的特殊规则:方法专利的“倒置机制”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被告需证明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
适用条件:
专利产品与侵权产品属于“相同产品”。
专利产品为“新产品”(即申请日前国内无同类产品)。
案例:某生物医药企业起诉仿制药企业,法院根据倒置规则,要求被告提交生产工艺文件,最终认定侵权成立。
风险提示:
被告拒不提交方法证据的,法院可直接推定侵权。
2025年某案中,被告因隐瞒关键工艺参数,被处以50万元罚款。
四、电子证据的举证规则:区块链存证的“技术背书”
法律效力:
2025年《电子证据规定》明确,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具有推定真实性效力。
广州互联网法院2025年数据显示,区块链存证案件平均质证时间缩短至2小时。
操作流程:
选择司法链、至信链等合规存证平台。
上传侵权网页、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
生成含时间戳、哈希值的存证证书。
案例:某互联网公司通过区块链存证固定侵权APP下载记录,法院在7日内完成证据审查,快速判决侵权成立。
五、专家辅助人的角色:技术事实的“翻译官”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当事人可申请专家出庭说明技术问题。
选用标准:
具备高级技术职称或专利代理人资格。
无利害关系,避免“专家证人”倾向。
案例:某半导体专利案中,原告聘请的台积电前工程师通过动画演示技术原理,帮助法官理解复杂工艺,最终获赔3200万元。
实务建议:
提前30日向法院提交专家名单与资质证明。
准备可视化技术对比材料。
避免专家直接发表侵权结论性意见。
结语:证据与责任的“动态平衡”
专利侵权诉讼的本质,是证据优势与举证责任的博弈。2025年《专利法》通过强化权利证明、细化赔偿计算、完善举证倒置规则,构建了更科学的责任分配体系。专利权人需建立“预防性取证”机制,定期公证权利文件、监控市场侵权;被告则应完善合规体系,保留技术来源证据。在这场法律与技术交织的攻防战中,唯有精准把握证据规则与责任边界,方能占据主动。
上一篇:专利侵权诉讼证据清单:从权利证明到赔偿计算的五大核心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浩云动态RELATED
更多>>最新案例NEWS
更多>>2023-11-27
一般请律师打官司要多少钱?2024-11-18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判决:法律原则与案例分析2024-10-25
遗产继承纷争:案例剖析与法律启示2024-10-24
离婚财产分割中的遗产继承权解析2024-08-06
工程合同纠纷法律解析案例:工程完工后对方以质量为由不付款2024-08-06
浩云律所助力企业破茧重生:成功代理广告企业破产清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