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2025年遗嘱财产处理全攻略:从法律合规到家庭和谐的五大要点

时间:2025-10-15 10:38:32 来源: 作者:

   2025年遗嘱财产处理全攻略:从法律合规到家庭和谐的五大要点

  一、遗嘱效力认定:公证遗嘱不再“独大”,最后遗嘱决定分配

  根据2025年《民法典》继承编最新司法解释,公证遗嘱不再具有绝对优先权,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为准。这意味着,即使当事人此前订立过公证遗嘱,若后续订立了新的自书、代书或录像遗嘱且符合法定形式,则以最后一份遗嘱执行。

  典型案例:北京市朝阳区法院2025年审理的“张某遗产案”中,被继承人张某曾于2018年订立公证遗嘱,将房产留给长子。2024年,张某因病卧床,通过录像遗嘱将房产改由次子继承。法院审理认为,录像遗嘱符合《民法典》第1137条要求(两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全程在场、标注日期),且为最后一份有效遗嘱,最终判决房产归次子所有。

  法律要点

  形式合规:自书遗嘱需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需两名见证人签名;录像遗嘱需清晰记录遗嘱人及见证人身份信息。

  内容明确:避免模糊表述,如“房产归子女”可能引发争议,应明确具体继承人及份额。

  妥善保管:建议存入公证处、银行保险柜或专业遗嘱库,防止遗失或篡改。

  二、遗嘱执行流程:从材料准备到产权过户的实操指南

  遗嘱生效后,继承人需按以下步骤处理财产:

  第一步:确认遗嘱有效性

  审查遗嘱形式是否合法(如见证人数量、签名是否齐全)。

  确认遗嘱人立遗嘱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无精神疾病、未受胁迫)。

  第二步:办理继承权公证

  继承人需共同向公证处申请继承权公证,提交材料包括:

  被继承人死亡证明;

  遗嘱原件;

  财产权属证明(房产证、银行存单等);

  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等)。

  第三步:办理财产过户

  房产过户:凭继承权公证书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需缴纳契税(法定继承免征,遗嘱继承按1%—3%征收)。

  银行存款提取:凭公证书和身份证到银行办理非交易过户。

  股权变更: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股东名册变更,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典型案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2025年调解的“李某股权继承案”中,被继承人李某在遗嘱中指定其子继承公司30%股权。因公司章程规定股权转让需全体股东同意,法院协调其他股东签署同意文件,最终完成股权变更登记。

  三、遗嘱争议解决:协商、调解与诉讼的三阶路径

  若继承人对遗嘱效力或执行存在争议,可按以下方式解决:

  1. 家庭协商

  继承人可召开家庭会议,就遗嘱内容、财产分配方案达成书面协议。

  法律风险:口头协议易引发纠纷,建议签订《遗产分配协议》并公证。

  2. 人民调解

  向当地司法所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

  优势:程序简便、成本低,适合争议较小的案件。

  3. 法院诉讼

  若协商、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继承纠纷诉讼。

  举证要点

  遗嘱真实性(如笔迹鉴定、见证人证言);

  遗嘱人行为能力(如医院诊断证明);

  财产权属(如购房合同、转账记录)。

  典型案例:广州市天河区法院2025年判决的“王某遗产案”中,被继承人王某的子女对遗嘱效力产生争议。长子主张遗嘱系受胁迫订立,但未能提供证据;次子提供录像遗嘱及见证人证言,法院最终认定遗嘱有效,判决按遗嘱分配财产。

  四、特殊财产处理:虚拟财产、宅基地与涉外遗产的规则

  1. 虚拟财产继承

  2025年新规明确,微信、支付宝账号、游戏装备、加密货币等虚拟财产可依法继承。

  操作要点

  需提供账号密码或通过平台指定的继承流程办理;

  涉及商业价值的虚拟财产(如自媒体账号),需评估价值后分配。

  2. 宅基地继承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继承,但房屋可继承,继承人可继续使用宅基地。

  条件

  继承人为村集体成员;

  需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3. 涉外遗产继承

  境外财产需按财产所在地法律与我国法律中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规定处理。

  公证认证:境外财产证明需经所在国公证并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

  五、法律风险提示:遗嘱无效的八大情形与防范建议

  遗嘱无效情形

  遗嘱人无民事行为能力;

  遗嘱受胁迫、欺骗所立;

  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

  遗嘱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如代书遗嘱无见证人);

  遗嘱被篡改;

  遗嘱未保留必要份额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

  遗嘱内容违反公序良俗(如指定情人为继承人);

  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如立遗嘱后将房产出售)。

  防范建议

  定期更新遗嘱(建议每3—5年重新订立);

  咨询专业律师或公证员,确保形式合规;

  妥善保管遗嘱,避免遗失或被篡改;

  对特殊财产(如虚拟财产、股权)提前规划继承方案。

上一篇:民法典时代:财产继承分配规则深度解析与实务指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