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攻略:材料清单与法律策略

时间:2025-10-28 14:46:29 来源: 作者:

   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攻略:材料清单与法律策略

  一、引言:未签合同纠纷的普遍性与法律救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且需在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然而,实践中未签合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本文将从法律框架、材料准备及实务策略三个维度,系统解析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申请仲裁所需的核心材料及法律应对要点。

  二、法律框架: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与仲裁依据

  (一)双倍工资的法定权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例如,劳动者工作8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7个月双倍工资差额(第一个月不计)。

  (二)仲裁的法律依据

  未签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及“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可通过仲裁解决。

  三、材料清单:证明劳动关系的核心证据

  (一)基础材料

  仲裁申请书:需明确仲裁请求(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双倍工资)、事实与理由(如入职时间、未签合同事实);

  身份证明:劳动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用人单位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取的工商登记信息。

  (二)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工资支付凭证:银行流水需显示用人单位账户转账,并备注“工资”;

  工作证/服务证: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考勤记录:电子考勤系统截图或纸质考勤表(需有负责人签字);

  招聘记录:招聘网站截图、入职通知书、面试记录;

  同事证言:同事需出庭作证,或提供书面证言(附身份证复印件)。

  (三)未签合同证明材料

  沟通记录:与用人单位协商签合同的微信聊天记录、邮件;

  用人单位声明:如用人单位在仲裁中否认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提供其发布的内部通知(如“关于李某工作安排的公告”)。

  四、实务策略:材料准备的深度技巧

  (一)工资流水的关键点

  转账主体一致性:需显示用人单位账户转账,而非个人账户;

  备注信息:若转账备注“工资”“奖金”等,证明力更强;

  连续性:需提供入职以来的完整流水,证明劳动关系存续。

  (二)工作证的取证技巧

  公章真实性:可通过用人单位官网公示的公章样式比对;

  信息完整性:工作证需包含劳动者姓名、照片、部门及岗位信息。

  (三)考勤记录的合法性

  原始载体保存:电子考勤记录需保存原始数据,截图可能被认定为复印件;

  签字确认:纸质考勤表需有劳动者及负责人签字。

  (四)证人证言的效力提升

  出庭作证:证人需出庭接受质证,书面证言效力较弱;

  利益无关性:证人需与双方无利害关系(如非亲属、非现职员工)。

  五、典型案例:未签合同仲裁的材料应用

  案例1:银行流水+工作证=劳动关系确认

  2025年,广州市某贸易公司未与销售员张某签订合同,张某工作4个月后离职。张某申请仲裁,提供以下证据:

  银行流水(显示公司账户每月15日转账“工资”);

  工作证(加盖公司公章,注明“销售部张某”);

  客户签收的送货单(显示张某为经办人)。

  仲裁委认定劳动关系成立,裁决公司支付3个月双倍工资差额。

  案例2:微信记录+考勤表=未签合同事实

  2025年,深圳市某餐饮公司未与厨师陈某签订合同,陈某工作7个月后被辞退。陈某申请仲裁,提供以下证据:

  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店长通知“明天9点上班”);

  纸质考勤表(有陈某及店长签字);

  供应商送货单(显示陈某为收货人)。

  仲裁委认定公司未签合同违法,裁决支付6个月双倍工资差额。

  六、风险提示:材料缺失的应对策略

  (一)材料不足的补救措施

  申请仲裁委调查取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劳动者可申请仲裁委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考勤记录、工资表等;

  补充同类证据:如无法提供工作证,可补充同事证言、工作邮件等。

  (二)用人单位的反制策略

  否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能主张劳动者为“临时工”“合作方”,劳动者需通过工资流水、工作证等反驳;

  主张劳动者拒绝签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若劳动者拒绝签合同,用人单位需提供书面通知记录,否则仍需支付双倍工资。

  七、启示与思考:未签合同纠纷的预防与应对

  (一)用人单位的合规建议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入职首日签订书面合同,并保留劳动者签字回执;

  定期自查:每季度核查合同签订情况,避免遗漏;

  培训HR:确保HR熟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罚则。

  (二)劳动者的维权策略

  入职即取证:保存招聘通知、入职offer等材料;

  定期固定证据:每月保存工资流水、考勤记录;

  及时申请仲裁:发现未签合同后,尽快申请仲裁,避免超过一年时效。

  结语:未签劳动合同的仲裁维权,核心在于通过材料构建完整的“事实劳动关系”证据链。劳动者需从入职起即树立证据意识,用人单位则需通过合规管理规避法律风险。在劳动法律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双方均需以诚信为基石,共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上一篇:劳动合同纠纷必经仲裁?法律路径与实务要点全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