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公司破产时质押股权清偿规则全解析:法律框架与实务操作指南

时间:2025-11-03 17:08:58 来源: 作者:

   公司破产时质押股权清偿规则全解析:法律框架与实务操作指南

  一、质押股权清偿的核心法律逻辑:优先受偿权的实现路径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09条及2025年修订草案的补充规定,质押股权作为担保物权的核心载体,其清偿遵循“优先受偿、顺序清偿、剩余分配”的三级规则。具体而言:

  1. 优先受偿权的法定性

  质押权人对质押股权享有法定优先权,这一权利不因公司破产而消灭。在破产程序中,质押权人无需参与普通债权分配,可直接就质押股权的变现价值优先受偿。例如,某科技公司破产案中,质押权人通过拍卖质押的10%股权获得2000万元,优先清偿了1800万元债务,剩余200万元纳入破产财产。

  2. 清偿顺序的强制性

  根据2025年修订草案,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为:

  第一顺位: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如管理人报酬、继续营业的工资);

  第二顺位:人身损害赔偿债权、消费者基本生活债权;

  第三顺位:职工债权(工资、社保、补偿金);

  第四顺位:税收与社保债权;

  第五顺位:普通债权(含劣后债权)。

  质押股权的变现价值需在支付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后,直接用于清偿质押权人债权,不参与后续顺位分配。

  3. 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

  若质押股权变现价值超过债权金额,超出部分纳入破产财产,按法定顺序分配。例如,某制造公司破产案中,质押股权变现3000万元,清偿2500万元债务后,剩余500万元用于支付职工债权与税收债权。若变现价值不足,未受偿部分转为普通债权,参与后续分配。

  二、实务操作流程:从申报到清偿的全链条解析

  1. 债权申报与质押权确认

  质押权人需在管理人公告的债权申报期内(通常为30日至3个月)提交以下材料:

  质押合同原件及备案证明;

  股权登记证明(如工商登记信息);

  债权金额计算依据(如借款合同、利息清单)。

  管理人需在15日内审查质押权的有效性,重点核查:

  质押合同是否符合《民法典》第443条(股权质押需办理出质登记);

  质押股权是否被其他权利限制(如司法冻结)。

  2. 质押股权的评估与变现

  管理人需委托专业机构对质押股权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等。例如,某金融公司破产案中,管理人采用收益法评估质押的银行股权,最终确定变现价值为评估值的90%。变现方式以拍卖为主,重大财产处分需经债权人会议同意。

  3. 清偿与剩余分配

  变现所得按以下顺序使用:

  支付实现质权的费用(如评估费、拍卖费);

  偿还主债权利息;

  偿还主债权本金。

  若剩余价值纳入破产财产,管理人需编制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例如,某房地产公司破产案中,剩余价值按职工债权60%、税收债权40%的比例分配。

  三、典型案例分析:法律规则与实务操作的碰撞

  案例1:质押权与职工债权的优先性冲突

  2025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某纺织公司案”中,质押权人主张优先受偿,但职工债权人要求先支付工资。法院认定,根据修订草案,职工债权顺位后移,质押权人仍享有优先受偿权。最终,质押股权变现后优先清偿质押权人,剩余价值按60%比例支付职工工资。

  案例2:虚假质押的司法认定

  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某贸易公司案”中,质押权人被指控与债务人串通虚构质押合同。法院通过审查股权登记信息、资金流向等证据,认定质押权无效,质押权人被处以虚假诉讼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四、风险提示与合规建议

  1. 质押合同瑕疵风险

  若质押合同未办理出质登记,或存在“一股多押”情形,质押权可能被认定无效。建议质押权人在合同签订后立即办理工商登记,并定期核查股权状态。

  2. 变现价值低估风险

  管理人可能通过低估股权价值损害质押权人利益。建议质押权人委托独立评估机构参与评估,并在债权人会议上对评估报告提出异议。

  3. 剩余债权清偿风险

  若质押股权变现价值不足,未受偿部分转为普通债权,可能面临无法全额清偿的风险。建议质押权人在合同中约定“超额担保条款”,要求债务人提供其他担保物。

上一篇:公司破产拖欠劳动报酬:法律责任、维权路径与实务指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