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单位强迫签合同?劳动仲裁维权全攻略

时间:2025-11-04 13:39:56 来源: 作者:

   单位强迫签合同?劳动仲裁维权全攻略

  一、引言:强迫签订合同的法律性质与维权必要性

  在劳动关系中,部分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责任或谋取不当利益,可能通过威胁、欺诈等手段强迫劳动者签订不公平合同。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劳动合同法》关于平等自愿原则的规定,更可能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文将结合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系统梳理劳动者遭遇强迫签订合同后的仲裁维权路径。

  二、核心证据收集:构建维权事实基础

  1. 强迫行为的直接证据

  视听资料:录音、录像记录用人单位以辞退、降薪、扣发奖金等威胁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场景。例如,某科技公司主管在办公室内明确表示“不签合同就立即离职”的录音,被法院认定为胁迫证据。

  书面材料:包含强迫性条款的合同文本、内部通知、邮件往来等。如某制造企业要求员工签署的《自愿放弃加班费承诺书》,因违反《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证人证言:同事、家属等第三方目击者的书面陈述。需注意证人需出庭接受质证,否则可能因证据效力不足被排除。

  2.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基础证据:劳动合同(即使被强迫签订)、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入职通知等。

  辅助证据: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项目文件等证明实际劳动关系的材料。例如,某员工通过提交钉钉打卡记录和项目邮件,成功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3. 损害后果证据

  经济损失:如因合同条款导致工资减少、奖金被扣的银行流水记录。

  精神损害: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需与强迫行为存在直接关联)。

  三、仲裁申请流程:从立案到裁决的完整步骤

  1. 申请书撰写要点

  主体信息:明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仲裁请求:需具体、可量化,如“请求撤销2025年3月1日签订的《劳动合同》第三条关于加班费的规定”“请求支付2025年1月至6月被克扣的加班费共计2.4万元”。

  事实与理由:按时间顺序陈述强迫签订合同的过程,引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等法律依据。

  2. 管辖仲裁委选择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者可选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例如,某员工实际工作地在北京市朝阳区,但用人单位注册地在海淀区,其可自由选择任一区仲裁委提交申请。

  3. 立案材料清单

  仲裁申请书(一式两份,需申请人签字);

  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证据材料清单及复印件(需准备原件备查);

  用人单位工商登记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打印)。

  4. 庭审应对策略

  举证质证: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展开辩论。例如,针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员工自愿签订合同”抗辩,可出示录音证据证明存在胁迫情形。

  法律适用:强调强迫签订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

  调解协商:在仲裁员主持下,可就撤销合同、补偿损失等事项与用人单位协商,但需注意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四、典型案例分析:司法实践中的裁判规则

  案例1:胁迫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

  某互联网公司以“不签竞业限制协议就辞退”威胁员工签订协议,约定离职后2年内不得从事同类业务。员工离职后申请仲裁,仲裁委认定协议因胁迫订立而无效,无需支付违约金。

  案例2:显失公平的赔偿协议可撤销

  某制造企业解散时,与员工签订赔偿协议约定按工作年限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员工发现法定标准应为N+1(N为工作年限),遂申请仲裁撤销协议。仲裁委支持员工请求,判决企业按法定标准补足差额。

  五、风险提示与实务建议

  1. 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例如,员工在2025年3月1日被迫签订合同,需在2026年3月1日前申请仲裁。

  2. 证据保全

  对易灭失的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需及时通过公证或第三方存证平台固定。例如,某员工将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后通过“权利卫士”APP进行区块链存证,仲裁委采纳为有效证据。

  3. 法律援助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律师代理。根据《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一条,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等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

上一篇:违法解雇赔偿翻倍?劳动仲裁中的双倍赔偿实战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