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劳动仲裁和诉讼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时间:2025-03-10 14:09:38 来源: 作者:

   劳动仲裁和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不同途径,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关于劳动仲裁和诉讼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劳动仲裁

  具体步骤

  准备申请材料

  劳动仲裁申请书:明确写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住址、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如支付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及其依据的事实与理由、相关证据和证人信息。

  证据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银行流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等,用于证明劳动关系和仲裁请求。

  身份证明材料: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其他材料:如有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用人单位作为申请人的,还需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批准证书副本及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材料。

  提交申请

  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如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交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受理与通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决定受理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确定开庭日期和地点。

  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开庭审理

  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开庭时,由仲裁员主持,双方当事人按照程序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诉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调解与裁决

  仲裁庭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

  执行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注意事项

  仲裁时效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证据准备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如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遵守程序

  当事人应当遵守仲裁庭的纪律,按时参加开庭,如实陈述事实,积极配合仲裁庭的调查和调解工作。

  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诉讼

  具体步骤

  起诉准备

  起诉状:明确写明原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被告的基本信息(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如请求法院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及其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

  证据材料:与劳动仲裁时提交的证据材料相同,用于证明劳动关系和诉讼请求。

  身份证明材料: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律师代理诉讼,还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律师执业证复印件。

  确定管辖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可以选择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交起诉材料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身份证明材料等。

  如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将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将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开庭审理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将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

  开庭时,由法官主持,双方当事人按照程序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

  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应充分举证、质证,说明证据的来源、证明内容和证明目的。

  法庭辩论阶段,当事人应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法律依据。

  判决与执行

  合议庭评议后,法院将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注意事项

  诉讼时效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十五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计算。

  如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诉讼,法院将不予受理。

  证据要求

  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诉讼程序

  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按时参加开庭,如实陈述事实,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和调解工作。

  如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律援助

  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总结来看,劳动仲裁和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重要途径。当事人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案件特点,合理选择适用的程序。同时,在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充分准备证据材料,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上一篇:高位截瘫工伤维权指南:无社保劳务合同下的法律救济路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