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维权路径与假冒专利罪法律惩戒全解析

时间:2025-05-13 09:49:36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维权路径与假冒专利罪法律惩戒全解析

  ——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与法律责任深度解读

  一、专利侵权维权路径:从证据收集到司法救济的完整流程

  1. 侵权证据的固定与保全

  专利侵权纠纷的核心在于证明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根据《专利法》第66条及司法实践,权利人需收集以下证据:

  权利基础证据:专利证书、专利登记簿副本、年费缴纳凭证,证明专利权合法有效;

  侵权行为证据:侵权产品实物、销售合同、发票、宣传资料、网络销售记录等;

  损失证据:因侵权导致的销量减少、利润下降、市场份额缩减等数据。

  案例借鉴

  在南京某服装品牌著作权侵权案中,权利人通过购买侵权产品、调取电商平台销售记录,成功证明侵权人复制发行美术作品3.1万余件,非法经营额达189万元,为后续索赔奠定基础。

  2. 行政投诉与司法诉讼的选择

  行政投诉:向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交投诉书及证据,请求责令停止侵权、调解赔偿。行政处理周期短,但赔偿金额可能低于司法诉讼;

  司法诉讼: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法院可依据《专利法》第71条,根据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或专利许可费倍数确定赔偿额,恶意侵权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典型案例

  华为公司针对局部外观设计专利被侵权,通过扬州市邗江区知识产权局快速行政裁决,责令侵权方停止销售,实现知识产权的快速保护。

  3. 诉前与诉中保全措施

  权利人可申请法院采取诉前或诉中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侵权产品,冻结侵权人账户等,防止侵权行为扩大。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3条,保全需提供担保,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二、假冒专利罪的法律惩戒:从定罪标准到量刑规则

  1. 假冒专利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16条,假冒专利罪需满足以下条件:

  客观行为: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虚假专利标识、伪造专利文件、虚假宣传专利技术等;

  主观故意:明知或应知所涉专利为虚假;

  情节严重:非法经营额超20万元、违法所得超10万元、权利人损失超50万元等。

  2025年司法解释亮点

  单位犯罪双罚制:单位实施假冒专利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从重处罚情节:累犯、伪造专利文件、假冒民生领域专利(如医疗、食品)等。

  2. 典型案例与量刑分析

  案例1:张某等开发“影视大全纯净版”等APP,通过“盗链”技术传播8.3万部视听作品,非法获利3.92亿元。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万元,体现了对新型网络侵权的严厉打击;

  案例2:A公司未经许可,在电子产品上标注B公司专利号,非法经营额达220万元。法院认定其构成假冒专利罪,判处单位罚金200万元,主管人员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3. 假冒专利与专利侵权的界限

  假冒专利罪:仅针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冒充专利(如标注不存在的专利号)不构成此罪;

  专利侵权: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责任,但一般不构成犯罪。

  三、企业合规建议:从风险预防到危机应对

  1. 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专利检索与监控:定期检索技术领域专利,监控竞争对手产品;

  合同条款设计:在技术合作、OEM协议中明确专利侵权责任分担;

  员工培训:开展知识产权合规培训,建立内部举报机制。

  2. 假冒专利风险应对

  商标与专利标识管理:规范产品标识使用,避免误标专利号;

  合法来源抗辩:销售者需保留进货合同、发票等证据,证明产品合法来源;

  危机公关:被指控假冒专利时,及时委托律师介入,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维护权益。

上一篇:专利转让违约责任全解析:2025年最新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