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主播签约被套路?四步教你识别合作协议是否暗藏劳动关系陷阱!

时间:2025-07-14 16:47:11 来源: 作者:

   主播签约被套路?四步教你识别合作协议是否暗藏劳动关系陷阱!

  2025年劳动法新规明确,平台企业不得通过"合作协议"规避用工责任。近日上海嘉定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例中,主播小王虽与传媒公司签订《艺人经纪代理合同》,但因公司强制规定直播时间、场地及收益分配方式,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判决支付拖欠工资6万余元。本文结合最新司法判例,教你如何穿透合同形式判断真实法律关系。

  一、这四个特征让"合作协议"秒变劳动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第42批指导性案例,法院审查劳动关系时采用"支配性标准",重点考察以下要素:

  劳动自主性缺失

  若平台强制规定每日直播时长(如案例中每月需上满28天)、固定直播场地及账号管理权限,且主播不得拒绝平台派单,则符合"劳动自主性缺失"特征。2025年广东高院审理的刘某案中,法院明确指出:"平台通过算法控制工作节奏,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经济依赖性显著

  主播收入是否完全依赖平台?在绵阳中院审理的案例中,主播虽与平台约定收益分成,但实际收入90%来自平台流量扶持和固定底薪,法院据此认定存在"经济从属性"。2025年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特别强调,即使合同标注"合作分成",只要收入构成以平台资源为核心,仍可能被认定为工资性质。

  组织融入度深度绑定

  平台是否为主播缴纳社保、提供培训?在深圳某传媒公司案例中,法院通过核查公司为主播购买意外险、安排定期培训等证据,认定双方存在"组织从属性"。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规要求平台必须为全职主播缴纳工伤保险,此举成为判断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合同条款显失公平

  若协议约定"主播违约需支付300%违约金,但平台违约无需担责",此类格式条款将被法院认定为无效。江苏检察网披露的案例中,传媒公司因设置天价违约金被法院认定为"恶意规避劳动法",最终判决按实际收益的30%支付赔偿。

  二、主播维权三步黄金策略

  第一步:证据固化

  保存平台派单记录、考勤打卡截图(2025年新规要求平台必须提供电子考勤记录)

  留存工资流水(需显示平台汇款备注为"工资"而非"分成")

  收集工作群聊天记录(重点保留平台管理人员发布的指令)

  第二步:法律程序选择

  优先向平台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2025年新规将投诉处理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

  同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

  ① 确认劳动关系(时效为离职后1年内)

  ② 追讨未签书面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多可主张11个月)

  ③ 要求补缴社保(可追溯至用工之日起30日后)

  第三步:赔偿计算要点

  以广州案例为例:主播月薪1.5万元,工作8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

  双倍工资差额:1.5万×7个月(第2-8个月)=10.5万元

  违法解除赔偿金:1.5万×2倍=3万元

  加班费:按实际直播时长超出法定部分计算(2025年新规明确直播准备时间计入工时)

  三、平台企业合规建议

  合同条款重构

  避免使用"合作分成"等模糊表述,明确约定"本协议不构成劳动关系",并增加劳动者确认条款。

  管理方式转型

  取消强制直播时长要求,改为"建议直播时长",同时提供弹性排班选择。

  权益保障升级

  参照正式员工标准为主播购买商业保险,建立透明的收益分配公示制度。

上一篇: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企业能否终止合同?2025年法律这样规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