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用人单位延迟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合法?2025年最新规定解析

时间:2025-07-21 14:26:09 来源: 作者:

   用人单位延迟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合法?2025年最新规定解析

  一、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定时限

  (一)一般规定

  根据2025年《劳动合同法》第10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同时订立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补签。

  (二)特殊情形

  非全日制用工:可订立口头协议,但需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外籍人员就业:需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时限一致。

  二、延迟签订的法律后果

  (一)用人单位责任

  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补签合同前一日,每月支付2倍工资(最长11个月)。

  行政处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劳动者权利

  解除合同并索赔:满1年未签书面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并要求经济补偿。

  主张社保待遇:未签合同期间,用人单位仍需补缴社会保险费。

  三、2025年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广东某电子厂延迟签合同案

  案情:员工入职2个月后仍未签合同,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判决:法院认定用人单位违法,判决支付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第2个月工资)。

  启示:双倍工资从第2个月起算,第1个月为宽限期。

  案例二:浙江某跨境电商企业外籍员工案

  案情:未与外籍员工签书面合同,仅办理就业许可证。

  判决:法院认定就业许可证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判决支付双倍工资。

  启示:外籍员工需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就业许可证,缺一不可。

  四、实务操作建议

  用人单位合规指南

  入职当日填写《员工信息表》,记录用工起始时间

  使用劳动部门示范文本签订合同,避免格式条款

  合同签订后3日内交付劳动者一份

  劳动者维权策略

  保留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证据

  满1个月未签合同的,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申请仲裁时主张双倍工资,需提供初步证据

  特殊情形处理

  劳动者拒绝签合同的,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合同遗失的,及时补签并备注“系原合同补签”

  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法律条文及典型案例,对用人单位延迟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及实务操作进行了全面解析。在司法实践中,建议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法定时限,劳动者也应及时主张权利,共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上一篇:劳动合同终止与离职:法律上的区别与影响(2025年最新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