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员工去留自主权:公司能否强制你做出选择?法律这样规定

时间:2025-07-31 11:26:56 来源: 作者:

   员工去留自主权:公司能否强制你做出选择?法律这样规定

  一、公司强制员工去留的违法性认定

  根据2025年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只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若公司通过抓阄、威胁等非合理方式强制员工去留,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违法解除赔偿:如恒心物业公司案例中,法院认定公司采用抓阄方式辞退员工属违法解除,需支付2N赔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2)。

  行政处罚风险:若涉及限制人身自由,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可能被处10-15日拘留及5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补偿责任:未依法提供劳动条件或未支付报酬的,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合同,并主张N经济补偿(工作年限×月工资)。

  典型案例解析

  深圳某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案:员工因早退1分钟被辞退,法院认定公司规章制度未明确早退标准,且未履行提示义务,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17587元

  恒心物业公司抓阄辞退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公司需支付赔偿金18000元,凸显司法对劳动者自主选择权的保护。

  二、劳动者应对公司强制去留的实操策略

  证据固定要点

  书面通知凭证:保留公司要求留任或离职的书面文件(如邮件、通知单)。

  规章制度文本:截图保存公司不合理规定(如“跨年作废”年休假条款)。

  沟通记录:录音或聊天记录证明公司威胁、胁迫行为。

  维权路径选择

  在职仲裁:若劳动关系存续,可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拖欠款项。

  被迫离职:若公司存在未缴社保、拖欠工资等情形,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

  执行保障:仲裁后公司拒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冻结其账户或查封财产,典型案例显示执行效率提升。

  三、公司合法调整员工去留的合规路径

  合法解除情形

  协商一致: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双方签署解除协议,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法定情形解除:如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公司可单方解除且无需支付补偿。

  经济性裁员: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支付经济补偿。

  合规操作建议

  规章制度完善:确保考勤、奖惩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避免“早退1分钟”等模糊条款。

  沟通留痕:调整岗位或解除合同前,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员工并保留回执。

  补偿到位:非因劳动者过错解除合同的,依法支付经济补偿(N)或赔偿金(2N)。

上一篇:在职仲裁与被迫离职条件对比:劳动者需满足哪些关键要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