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责任由谁承担?法律框架与实务解析

时间:2025-08-12 17:18:01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责任由谁承担?法律框架与实务解析

  一、侵权责任主体的法定原则

  根据2025年最新修订的《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侵权责任主体认定遵循"谁实施,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但存在三类特殊情形:

  (一)共同侵权连带责任

  在2022年最高法审理的徐斌案中,法院认定河北易德利公司与其技术人员构成共同侵权,判决双方对280万元赔偿承担连带责任。该案例确立了以下裁判规则:

  技术提供方责任:明知或应知他人实施侵权仍提供技术指导的,视为共同侵权

  员工职务行为:员工在履职过程中实施侵权,用人单位需承担替代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商平台接到侵权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就扩大损失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二)间接侵权特殊规则

  2025年《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为侵权行为提供专门设备、原材料或帮助的,构成间接侵权。典型案例显示:

  某机械厂专门生产侵权设备零部件,被判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广告公司制作侵权产品宣传资料,法院酌情判定承担30%补充责任

  (三)特殊主体责任划分

  挂靠经营:被挂靠单位对挂靠方的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2025年福建条例第三十二条)

  分公司侵权: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侵权,由总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职务发明:执行单位任务完成的发明,侵权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一)民事责任体系

  停止侵害:法院可作出行为保全裁定,2025年最高法数据显示行为保全适用率同比提升27%

  赔偿计算

  实际损失:需证明销量减少与侵权的直接因果关系

  侵权获利:通过财务审计确定毛利率,典型案例显示法院通常采纳3-5倍惩罚性赔偿

  法定赔偿:2025年修正案将上限提升至500万元

  合理开支:律师费、公证费等必要支出全额支持,2025年平均支持额度达12.3万元

  (二)行政与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处违法经营额3-5倍罚款,2025年福建地区平均罚款额度达89万元

  刑事追责:假冒专利罪立案标准降低至5万元,2025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起诉率同比提升41%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技术方案整体侵权认定

  在中外制药案中,最高法确立"全面覆盖+等同原则"双重判断标准:

  必要特征比对:被诉侵权产品必须包含专利权利要求全部技术特征

  等同替换认定: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相同功能,如将"弹性罩边"替换为"橡胶密封圈"

  禁止反悔限制:专利申请中放弃的技术特征不得在诉讼中重新主张

  案例二:网络侵权特殊规则

  某电商平台侵权案中,法院首次适用"红旗原则":

  平台对明显侵权信息未采取屏蔽措施

  权利人通知后仍未及时删除

  判决平台就5万元以下损失承担补充责任

  四、企业实务建议

  (一)侵权预防策略

  建立专利监控机制:使用PatentCloud等工具实时监测电商平台

  完善技术保密制度: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规范许可使用: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系统记录许可信息

  (二)维权操作指引

  证据固定要点

  侵权产品购买公证(保留物流信息)

  网页侵权需进行区块链存证

  财务数据需经司法审计

  诉讼策略选择

  持续侵权可分阶段主张赔偿

  跨国侵权优先选择北京/上海知识产权法院

  赔偿谈判技巧

  引用同行业判决案例

  结合企业上市计划施加压力

  善用调解程序节省30%以上诉讼成本

  五、结语

  2025年专利侵权责任认定呈现"严格保护与精准追责"并重的特点。企业需建立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既要防范自身侵权风险,也要掌握高效维权技能。最新司法数据显示,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企业,平均维权周期缩短47%,赔偿到位率提升62%。

上一篇:申请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全流程指南:从证据收集到司法确认的法律实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