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责任认定:从法律要件到司法裁量的全流程解析

时间:2025-08-13 09:51:00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责任认定:从法律要件到司法裁量的全流程解析

  专利侵权责任的判定,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环节。2024年新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了侵权认定标准。本文结合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专利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及赔偿计算规则。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效性、行为、目的与因果关系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专利侵权需同时满足以下要件:

  专利有效性:涉案专利需处于有效状态。若专利被宣告无效,侵权诉讼将中止或驳回。例如,在某智能硬件侵权案中,被告在答辩期内提起专利无效宣告,导致案件中止审理。

  侵权行为存在: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侵权产品,或使用侵权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行为需以商业目的为前提,个人非商业使用不构成侵权。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侵权行为需具有营利性。在某开源软件侵权案中,被告将免费软件用于内部测试,法院认定其行为不具有商业目的,不构成侵权。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需与专利权人损失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在某包装设计侵权案中,法院虽认定侵权成立,但因专利权人未能证明市场份额损失,最终下调赔偿金额。

  二、侵权判定原则:全面覆盖、等同替换与禁止反悔

  全面覆盖原则:被控技术方案需包含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例如,在某机械连接件侵权案中,被告产品缺少专利中的“弹性卡扣”结构,法院认定未全面覆盖,不构成侵权。

  等同替换原则:若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基本相同功能、达到基本相同效果,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则构成等同侵权。在某通信设备侵权案中,法院认定被告的“无线传输模块”与专利的“有线传输模块”构成等同替换。

  禁止反悔原则: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无效程序中放弃的技术方案,不得在侵权诉讼中重新主张。例如,在某医药专利案中,专利权人为获得授权,在申请文件中限定了“温度范围”,后续诉讼中不得扩大解释该范围。

  三、抗辩事由的司法审查:从合法来源到实验使用

  合法来源抗辩:销售者需证明产品来自合法渠道,且主观上无过错。在某电子元件侵权案中,被告提交了供货商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成功免除赔偿责任。

  实验使用抗辩: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五条,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行为不构成侵权。在某高校科研侵权案中,法院认定被告的实验行为属于非商业目的,不构成侵权。

  Bolar例外: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信息而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医疗器械的行为,不构成侵权。在某仿制药侵权案中,被告为申请药品上市许可而使用专利方法,法院认定其行为合法。

  四、损害赔偿计算:从法定赔偿到惩罚性赔偿

  实际损失与侵权获利:权利人需提供专利产品销量下降数据、侵权产品销量及利润等证据。在某手机外观设计侵权案中,法院根据被告的销售数据及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赔偿金额。

  许可费倍数:参照合理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赔偿数额。在某标准必要专利案中,法院以双方既往许可费率为基础,结合侵权情节,确定赔偿金额。

  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若上述数据均无法查明,法院可在三万元至五百万元之间确定赔偿数额。对于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可适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惩罚性赔偿。例如,在某假冒专利案中,被告因重复侵权被处以三倍惩罚性赔偿。

  五、典型案例解析:从行政裁决到司法审判

  行政裁决中的证据审查:在景德镇陶瓷酒瓶侵权案中,行政机关通过比对设计特征、审查创作时间证据,认定侵权成立。该案展示了行政裁决的高效性,从立案到裁决仅用时两个月。

  司法审判中的技术鉴定:在某半导体专利案中,法院委托专业机构对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最终认定侵权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构成等同替换。

  跨国专利纠纷的管辖与适用:在某跨国公司专利案中,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及国际公约,确定管辖权并适用中国法律,最终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六、实务建议:从权利布局到侵权应对

  权利人的证据管理:建立专利档案,定期更新专利状态;在侵权易发领域,采用电子取证工具实时固定证据。

  被控方的合规策略:开展FTO(自由实施)分析,避免侵权风险;在研发过程中保留实验记录,为先用权抗辩提供依据。

  多元化纠纷解决:利用行政裁决快速制止侵权,或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降低维权成本。例如,在某家具设计侵权案中,双方通过行业协会调解达成和解。

  结语:专利侵权责任判定的未来趋势

  随着《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深化实施及司法解释的完善,专利侵权责任的判定将更加注重技术事实的精准查明与法律适用的统一。权利人需提升证据意识,被控方则应强化合规管理,共同推动创新生态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划分?一文读懂最新规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