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哺乳期被违法劝退,如何通过劳动仲裁维权?2025年最新操作指南

时间:2025-08-27 14:21:33 来源: 作者:

   哺乳期被违法劝退,如何通过劳动仲裁维权?2025年最新操作指南

  哺乳期女职工遭遇劝退,是职场中常见的侵权现象。2025年《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对“三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本文结合最新法律条文及典型案例,系统解析哺乳期被劝退后劳动仲裁的维权路径。

  一、法律定性:哺乳期劝退的违法性

  1.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以非过错性理由或经济性裁员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以“工作表现不符”等理由劝退,需证明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严重过错(如严重违纪、刑事犯罪等)。

  案例参考

  在2025年镇江市润州区法院审理的郑某诉某房地产公司案中,法院认定公司以“工作履历不符”为由解除哺乳期女职工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赔偿金8万余元。

  2. 常见违法情形

  虚构理由劝退:以“岗位调整”“公司优化”等名义变相辞退;

  强制调岗降薪:将哺乳期女职工调至边缘岗位或降低薪资标准;

  制造过错假象:恶意放大工作失误,虚构严重违纪事实。

  二、劳动仲裁维权全流程

  1. 证据收集与固定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

  劝退证据:书面劝退通知、微信聊天记录、录音录像;

  哺乳事实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医院诊断书;

  损失证据:未休年假工资、销售提成损失、生育津贴损失等。

  实务要点

  微信聊天记录需保存原始载体,避免截图丢失元数据;

  录音录像需合法取得,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2. 仲裁申请书的撰写

  申请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信息:用人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仲裁请求

  确认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2N倍月工资);

  支付未休哺乳假工资、生育津贴等损失;

  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如适用)。

  案例参考

  在郑某案中,仲裁请求包括经济赔偿金8万余元、未休育儿假工资及销售佣金,最终法院支持了经济赔偿金主张。

  3. 仲裁庭审策略

  举证质证:围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事实进行举证,重点攻击对方证据的合法性;

  辩论焦点

  解除理由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

  损失计算是否合法合理;

  是否存在《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情形。

  法律条文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48条)

  三、特殊情形下的应对策略

  1. 用人单位主张“严重违纪”

  审查规章制度: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的规章制度;

  违纪事实认定:若用人单位仅以“工作履历不符”为由解除,需证明该履历对录用决策有实质性影响。

  案例参考

  在郑某案中,法院认定其入职时填写的履历差异未对录用产生实质影响,故解除行为违法。

  2. 劳动关系恢复争议

  恢复可能性:若岗位已被替代或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可主张经济赔偿金替代恢复劳动关系;

  赔偿金计算:按经济补偿金的2倍支付,工作满5年支付10个月工资(2N)。

  四、实务操作建议

  1. 仲裁时效注意

  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知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若存在不可抗力(如患病、被限制人身自由),可申请时效中止。

  2. 诉前调解优先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调解协议可申请法院司法确认,具有强制执行力。

  3.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

  若用人单位伪造证据、隐匿账簿,可向公安机关举报,追究其妨害作证罪或虚假诉讼罪;

  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结语

  2025年《劳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进一步强化了对哺乳期女职工的保护。遭遇违法劝退时,劳动者应积极固定证据,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权益。用人单位则需规范用工管理,避免因违法解除承担高额赔偿。

上一篇:公司破产后欠客户货款处理全指南:2025年债权人权利救济路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