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破产时员工与债权人如何获偿?2025年最新清偿规则全解析
时间:2025-09-13 14:38:34 来源: 作者:
企业破产时员工与债权人如何获偿?2025年最新清偿规则全解析
企业破产不仅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更关乎数万员工的生计与债权人的权益。2025年《企业破产法》修订后,职工债权优先清偿、破产费用透明化等新规落地,为破产程序中的利益分配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从员工经济补偿、债权清偿顺序、特殊主体保护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企业破产时的补偿规则。
一、员工经济补偿:按工龄与工资“双标准”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员工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月工资”计算,具体规则如下:
基础标准: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例如,某员工在公司工作3年4个月,月工资5000元,应获补偿3.5×5000=17500元。
工资基数上限: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标准支付,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以厦门为例,2025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若员工月工资2.5万元,则补偿标准为8000×3=24000元/月,最高补偿24000×12=28.8万元。
补偿范围扩展:除基本工资外,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货币性收入均纳入补偿基数。在2025年利辛法院审结的某破产案中,法院判决企业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工资、高温津贴等共计120万元,全部纳入经济补偿范围。
二、债权清偿顺序:法律划定的“优先级”规则
破产财产分配需遵循《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四步清偿法”:
第一步: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包括案件诉讼费、管理人报酬、财产保管费等。此类费用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确保破产程序顺利进行。例如,某房企破产案中,管理人报酬达2000万元,优先从破产财产中支付。
第二步:职工债权
涵盖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费用、经济补偿金等。根据2025年司法解释,职工债权范围扩展至退休人员的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权益。在厦门某制造企业破产案中,法院判决企业补缴职工住房公积金共计300万元,纳入职工债权优先清偿。
第三步:社保费用与税款
包括欠缴的除职工基本保险外的其他社保费用,以及破产人所欠税款。税务机关可通过税务稽查提前介入破产程序,确保税款优先受偿。例如,某贸易公司破产案中,税务机关追缴欠税及滞纳金共计800万元,优先于普通债权清偿。
第四步:普通破产债权
包括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等无担保债务。若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权,则按比例分配。在2025年最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某企业破产财产仅够清偿40%的普通债权,债权人按比例获偿后,未清偿部分依法免除。
特殊规则:
担保债权优先性:抵押、质押等担保债权可就特定财产优先受偿。例如,某银行凭借土地抵押权在某房企破产案中优先获偿3.2亿元,不受清偿顺序限制。
劣后债权处理:股东借款、惩罚性赔偿等债权在普通债权之后受偿,实践中常因无财产可供分配而无法获偿。
三、特殊主体保护:从高管到普通员工的差异化规则
高管薪酬限制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三十六条,破产申请受理前一年内,高管通过关联交易、虚构债务等方式获取的薪酬,管理人有权追回并纳入破产财产。例如,某上市公司破产前,CEO通过虚构业务套取资金500万元,法院判决全部追回并优先清偿职工债权。
职工代表参与权
职工代表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对破产财产变价方案、分配方案等事项行使表决权。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六十四条,职工债权总额超过普通债权总额二分之一的,可单独决定相关事项。在2025年某破产案中,职工代表通过债权人会议否决了管理人提出的“低价变卖资产”方案,最终通过公开拍卖实现资产增值30%,职工债权清偿率提升至85%。
跨境破产协作
对于外资企业破产,法院可依据《跨境破产司法解释》与境外法院协作,保障员工权益。例如,某德资企业破产案中,德国法院认可中国法院的破产程序,员工在境内获偿的经济补偿金同步获得德国法院承认。
四、实践启示:员工与债权人如何维护权益?
员工维权路径
及时申报债权:在管理人确定的期限内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据,逾期申报将丧失参与分配资格。
参与债权人会议:通过表决影响管理人选任、财产变价方案等关键事项。
申请劳动仲裁:对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管理人审查结论后15日内申请仲裁。
债权人维权策略
追查隐匿财产:发现债务人转移资产的,可申请法院撤销相关行为并追回财产。
主张担保优先权:有抵押、质押的债权,应及时向管理人申报并主张优先受偿。
申请追加分配:若破产程序终结后发现新财产,可请求法院追加分配。
结语: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但绝非员工与债权人权益的“法外之地”。从经济补偿的精准计算到债权清偿的法定顺序,从高管薪酬的严格限制到跨境破产的协作机制,法律正不断织密权益保护网。唯有依法维权、主动参与,方能在破产浪潮中守护自身利益。
上一篇:大股东能否“一言堂”注销公司?法律视角下的强制注销边界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浩云动态RELATED
更多>>最新案例NEWS
更多>>2023-11-27
一般请律师打官司要多少钱?2024-11-18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判决:法律原则与案例分析2024-10-25
遗产继承纷争:案例剖析与法律启示2024-10-24
离婚财产分割中的遗产继承权解析2024-08-06
工程合同纠纷法律解析案例:工程完工后对方以质量为由不付款2024-08-06
浩云律所助力企业破茧重生:成功代理广告企业破产清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