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清算责任纠纷的法律定性: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解析

时间:2025-10-15 15:53:46 来源: 作者:

   清算责任纠纷的法律定性: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解析

  2025年清算责任纠纷案件同比增长23%,其中81%涉及股东责任认定。本文结合《民法典》第1165条、《公司法》第238条及司法案例,系统解析清算责任的侵权构成要件。

  一、清算责任的性质认定

  (一)法律规范体系

  清算义务人范围

  根据2024年新《公司法》第232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义务人为董事。但存在例外:

  股东承诺保结的需承担责任(某案中股东因承诺债务清偿被判赔偿)

  职业闭店人受让股权后注销公司的,不能免责(北京某案判决)

  责任形态

  清算责任属特殊侵权责任,需满足四要件:

  行为违法性:未依法清算(如未通知债权人)

  损害事实:债权人未获清偿

  因果关系:怠于清算导致财产灭失

  主观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

  典型案例:在(2025)豫0191民初5067号案中,董事未履行通知义务被判赔偿债权人损失,而未参与清算的股东免责。

  (二)与合同责任的区分

  管辖规则差异

  清算责任纠纷按侵权纠纷确定管辖(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不适用合同约定。某网络科技公司案中,法院驳回原告依据合同条款提出的管辖权异议。

  责任范围限制

  清算责任以股东出资范围为限,但存在例外:

  恶意注销公司的,承担无限责任(某“职业闭店人”案判决)

  抽逃出资的,在抽逃本息范围内赔偿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违法行为认定

  典型情形

  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解散事由出现后15日内)

  虚假清算编制报告(某案中清算组伪造资产负债表被判赔偿)

  隐匿财产(某公司转移设备至关联企业被追回)

  免责事由

  小股东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免责:

  非董事会成员

  未选派人员参与管理

  未参与公司经营

  数据支撑:2025年清算责任纠纷中,董事被判担责的占比67%,股东担责的占比29%。

  (二)因果关系证明

  三层推定规则

  债权人需证明:

  怠于清算→财产灭失

  财产灭失→无法清算

  无法清算→债权受损

  举证责任倒置

  清算义务人需证明财产灭失与怠于清算无因果关系。某案中,被告未能证明公司解散时存在财产,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实务提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2024)京0112民初27557号案中明确,执行无财产可供执行不能替代清算程序。

  三、清算责任纠纷的司法裁判规则

  (一)责任主体认定

  董事责任

  新《公司法》实施后,董事成为首要清算义务人。某案中,董事因未履行清理账册义务被判赔偿债权人损失。

  第三方责任

  自愿参与清算的第三方(如财务顾问)若存在过错,需承担相应责任。深圳某案中,清算顾问因未核查债务被判承担30%赔偿责任。

  (二)赔偿范围计算

  直接损失原则

  赔偿限于债权人未获清偿部分。某案中,法院驳回原告关于预期利益损失的诉求。

  惩罚性赔偿禁止

  清算责任属补偿性责任,不适用惩罚性赔偿。某债权人要求按债务双倍赔偿的请求被驳回。

  创新判决:在(2024)粤01民终32471号案中,法院认定行政清算仍需遵循法定程序,否则清算义务人需担责。

  结语:法治化破产的未来展望

  随着《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进入审议阶段,2025年破产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个人破产、跨境破产等规则。对于市场主体而言,需建立三大风险防控机制:

  事前预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股东与董事责任混同

  事中管控:建立清算预案,明确关键岗位人员职责

  事后救济:及时行使撤销权、否认权等法定权利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唯有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方能实现破产程序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上一篇:企业破产债务清算全流程:法律框架下的债务处置规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