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劳动仲裁漏诉求?法律补救全流程指南

时间:2025-11-03 10:33:49 来源: 作者:

   劳动仲裁漏诉求?法律补救全流程指南

  一、仲裁漏诉求的常见场景与法律风险

  在劳动仲裁实践中,劳动者因法律知识欠缺或证据收集不充分,常出现遗漏核心诉求的情况。例如,某员工在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时,未同步主张未休年假工资补偿;或劳动者主张拖欠工资时,遗漏了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的请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若首次仲裁未提出某项请求,后续直接向法院起诉时,法院可能以“未经仲裁前置”为由驳回。

  法律风险点

  程序性驳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四条,若漏诉请求与已仲裁事项不可分,法院可能裁定驳回起诉;若可分,则需另行仲裁。

  时效丧失: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若漏诉后超过时效再申请,将面临败诉风险。

  举证难度增加:二次仲裁时,用人单位可能以“首次仲裁未主张即视为放弃”为由抗辩,增加劳动者举证责任。

  二、漏诉求后的法律补救路径

  路径一:仲裁阶段申请追加请求

  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四十四条,仲裁庭审理前或审理过程中,劳动者可申请追加与仲裁事项“不可分”的请求。例如,主张经济补偿金时,发现用人单位还存在未支付加班费的行为,可同步追加请求。

  操作要点

  时效性:需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逾期可能被驳回。

  关联性证明:需提交证据证明漏诉请求与原请求基于同一法律事实(如同一份劳动合同、同一违法解除行为)。

  书面申请:提交《追加仲裁请求申请书》,明确请求内容、事实依据及证据清单。

  案例

  2025年上海某案中,劳动者首次仲裁仅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庭审中发现用人单位还存在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的情况。仲裁庭接受其追加请求,最终裁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及补偿金共计28万元。

  路径二:二次仲裁的合法性及限制

  若漏诉请求与已仲裁事项“可分”,劳动者需重新申请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需在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

  限制条件

  不可重复主张:对同一事实,不得以不同理由重复申请仲裁(如首次主张拖欠工资,二次又以“未及时支付”为由主张赔偿金)。

  证据补强:二次仲裁需提交新证据,否则可能被认定为“重复主张”。

  路径三:诉讼阶段补救的例外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若漏诉请求属于“人民法院可直接受理的劳动争议”(如劳动者退休后追索养老金),可绕过仲裁直接起诉。但此类情形极少,实践中仍以仲裁前置为原则。

  三、实务建议与风险防控

  1. 仲裁前:全面梳理诉求清单

  制作法律事实时间轴:按时间顺序整理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调岗降薪、解除通知等关键节点。

  分类主张权利:将诉求分为“确认类”(如确认劳动关系)、“给付类”(如支付工资)、“变更类”(如恢复劳动关系),避免遗漏。

  预判用人单位抗辩:针对可能提出的“时效抗辩”“自愿放弃主张”等理由,提前准备反驳证据(如沟通记录、投诉材料)。

  2. 仲裁中:灵活运用程序权利

  申请延期举证:若漏诉因证据未及时收集,可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五条申请延期。

  利用调解阶段补漏:在仲裁庭调解时,可尝试将漏诉请求纳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

  3. 仲裁后:及时启动救济程序

  15日内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需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逾期丧失诉权。

  申请撤销终局裁决: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如追索劳动报酬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用人单位可申请撤销,劳动者需同步准备诉讼材料。

上一篇:被公司欺骗签署离职申请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法律规则与维权路径深度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