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维权指南:从证据固定到赔偿实现

时间:2025-11-07 16:08:42 来源: 作者:

   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维权指南:从证据固定到赔偿实现

  2025年10月,广州市白云区某制衣厂发生一起工伤事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人李某在操作缝纫机时被机器压伤手指。厂方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赔偿,李某通过收集工资转账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等证据,最终获得12万元工伤赔偿。这一案例揭示:即使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仍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工伤权益。本文将系统梳理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的维权路径,为劳动者提供实务指引。

  一、法律基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事实劳动关系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

  主体适格性: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且未达退休年龄,用人单位需依法登记注册。

  人身从属性: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与监督。如某外卖平台骑手虽未签合同,但需遵守平台制定的配送规则、接受系统派单,可认定存在人身从属关系。

  经济从属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在深圳市某电商公司工伤案中,法院认定打包员的工作属于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二)证据清单与证明力

  直接证据

  工资支付凭证(银行流水需备注"工资")

  工作证、服务证(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考勤记录(指纹打卡记录、钉钉打卡截图)

  间接证据

  工作群聊天记录(需显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指令)

  同事证言(需出庭作证或提供书面证词)

  工作服、工具(需保留原始载体)

  在杭州市某建筑工地工伤案中,法院采纳了工人提供的安全帽(印有公司LOGO)、工作服照片及工友联名证词,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二、维权路径:四步实现工伤赔偿

  (一)第一步:确认劳动关系

  申请劳动仲裁: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附上证据材料。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裁决效力:若仲裁委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在15日内起诉,逾期不诉则裁决生效。在北京市某保安公司工伤案中,仲裁委裁决确认劳动关系后,公司未起诉,工人凭裁决书申请工伤认定。

  (二)第二步:申请工伤认定

  申请主体与时限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申请

  逾期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申请

  申请材料清单

  工伤认定申请表(需用人单位盖章或劳动者签字)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仲裁裁决书或证据清单)

  医疗诊断证明(需加盖医院公章)

  (三)第三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鉴定机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身份证复印件、病历材料等。

  鉴定内容: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十级至一级)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在上海市某机械厂工伤案中,工人被鉴定为九级伤残,获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本人工资)。

  (四)第四步:主张工伤赔偿

  赔偿项目与标准

  医疗费: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的费用

  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至十级分别为27、25、23、21、18、16、13、11、9、7个月本人工资

  赔偿主体

  已参保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未参保的: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

  在广州市某物流公司工伤案中,公司未参保,法院判决其支付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共计18万元。

  三、特殊情形:劳务关系与违法用工的处理

  (一)劳务关系中的工伤赔偿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构成劳务关系(如退休返聘人员),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南京市某物业公司工伤案中,62岁的保洁员在工作中受伤,法院判决公司承担70%的赔偿责任。

  (二)违法用工的双重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合同的,应支付双倍工资。在深圳市某科技公司工伤案中,工人工作8个月未签合同,获赔7个月双倍工资差额。

  违法解除的赔偿金:若用人单位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违法解除,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四、风险防范:维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证据保全的时效性

  医疗证据:受伤后应立即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保留病历、发票、检查报告等原件。若需转院治疗,应要求首诊医院出具转院证明。

  证人证言:及时固定工友证言,避免证人离职后难以联系。在东莞市某电子厂工伤案中,法院因证人离职无法出庭,未采纳其书面证词。

  (二)诉讼策略的选择

  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逾期未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财产保全的申请:若担心用人单位转移财产,可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在佛山市某家具厂工伤案中,法院冻结了公司银行账户,确保赔偿款执行到位。

  (三)法律援助的申请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法律服务。根据《法律援助法》第二十五条,请求工伤事故赔偿的劳动者属于法律援助对象。在成都市某建筑工地工伤案中,法律援助律师帮助工人获得22万元赔偿。

  结语:法律赋能下的工伤维权

  未签劳动合同的工伤维权,本质上是劳动者通过法律手段重构劳动关系证明体系的过程。从证据收集到管辖权确定,从工伤认定到赔偿实现,每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2025年实施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进一步强化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明确"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可单独作为认定依据"。劳动者唯有掌握法律武器,才能在工伤维权中占据主动,实现公平正义。

上一篇:工伤诉讼管辖权全解析:从法律规则到实务操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