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劳动仲裁调解后公司拒不履行?四步维权策略破解执行难题

时间:2025-11-20 17:31:37 来源: 作者:

   劳动仲裁调解后公司拒不履行?四步维权策略破解执行难题

  劳动仲裁调解是快速解决纠纷的途径,但部分公司为拖延履行,在调解后拒不支付款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2025年修订的《仲裁法》,劳动者可通过以下四步实现权益救济。

  一、调解协议的效力:从合同到强制执行力的转化

  1. 调解协议的法律性质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五条,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双方应按约定履行。若公司拒不履行,劳动者可依据协议申请仲裁恢复审理或直接申请司法确认。

  2. 司法确认程序

  劳动者可在调解协议生效后15日内,向基层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出具民事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案例参考:某劳动者与公司在仲裁调解中达成“公司支付经济补偿3万元”的协议,劳动者申请司法确认后,法院裁定协议有效。公司仍拒付,劳动者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二、恢复仲裁程序:针对未申请司法确认的情形

  若劳动者未申请司法确认,可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一条,向原仲裁委申请恢复仲裁程序,并提交以下材料:

  调解协议原件;

  公司拒不履行的证明(如催款记录、公司书面拒绝函);

  恢复仲裁申请书。

  审理结果:仲裁委将重新审理并作出裁决,劳动者可凭裁决书申请强制执行。

  三、强制执行申请:材料与流程详解

  1. 申请材料清单

  强制执行申请书(载明执行请求、事实理由);

  生效法律文书(调解书、裁决书或司法确认裁定书);

  身份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公司工商登记信息)。

  2. 管辖法院选择

  向以下法院申请执行:

  公司住所地基层法院;

  公司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如银行账户开户地)。

  实务提示:若公司有多个财产所在地,劳动者可选择最便于执行的法院(如冻结大额存款的银行所在地)。

  四、执行措施与信用惩戒:迫使公司履行义务

  1. 财产查控措施

  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将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公司名下财产,并采取以下措施:

  冻结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等资金账户;

  查封不动产、车辆、股权等财产;

  扣押、拍卖动产(如设备、存货)。

  案例警示:某公司因拒不支付10万元工资,被法院查封生产线并拍卖,最终履行全部义务。

  2. 信用惩戒措施

  若公司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法院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采取以下限制:

  限制高消费(如禁止乘坐飞机、高铁);

  限制贷款、投标、政府补贴等商业活动; -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将被限制出境。

  数据支撑: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纳入失信名单的企业中,72%在3个月内主动履行义务。

  3. 刑事责任追究

  若公司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如隐藏、转移财产),可能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责任人可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典型案例: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逃避执行,将公司账户资金转至个人账户,被法院以拒执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结语:从预防到救济的全链条维权思维

  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需贯穿“事前预防、事中取证、事后救济”的全链条思维:

  事前预防:入职时签订书面合同,保留工资、考勤等证据;

  事中取证:纠纷发生后及时固定证据(如录音、录像、书面催告);

  事后救济:优先选择仲裁调解,若调解不成或公司拒不履行,果断申请仲裁恢复审理或司法确认,并通过强制执行实现权益。

  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劳动者应善用法律武器,而企业亦需诚信经营,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上一篇:劳动合同纠纷仲裁全攻略:从申请到执行的完整流程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