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保护期限起算日全解析:从申请日到保护终止的法定规则与实务要点

时间:2025-05-09 14:14:35 来源: 作者:

   专利保护期限起算日全解析:从申请日到保护终止的法定规则与实务要点

  专利保护期限是专利权人享有独占实施权的核心时间区间,其起算日直接影响专利权的存续时间及市场价值。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二条及《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为10年,外观设计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算。然而,司法实践中,因申请日认定争议、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适用等问题,导致保护期限的起算与终止存在诸多实务难点。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司法实践,从起算日认定规则、期限补偿制度、终止情形及实务建议四方面,为专利权人及被诉侵权人提供系统性实操指南。

  一、专利保护期限起算日的法定规则

  申请日的法律界定

  直接递交情形:申请日为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

  邮寄递交情形: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邮戳日不清晰或未邮戳的,以专利局实际收到日为准;

  电子申请情形:以专利局电子申请系统确认的提交完成时间为申请日。

  不同类型专利的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保护期限20年,自申请日起算;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10年,自申请日起算;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15年,自申请日起算。

  起算日的法律意义

  保护期起点:专利权自申请日起生效,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技术即构成侵权;

  新颖性判断基准:申请日是判断专利技术是否属于现有技术的时间节点;

  年费缴纳起始点:专利权人需自申请日起按年缴纳年费,逾期未缴导致专利权终止。

  二、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的适用规则

  发明专利期限补偿

  适用条件

  自申请日起满4年且自实质审查请求之日起满3年后授予发明专利权;

  授权延迟非因申请人原因导致。

  补偿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且新药相关发明专利补偿后总有效期限不超过14年。

  典型案例

  案例一:2025年,某生物制药公司因新药审评审批导致发明专利授权延迟,法院判决给予3年期限补偿,专利权终止日延长至2038年;

  案例二:某通信技术公司因自身原因导致实质审查延迟,法院驳回期限补偿申请。

  三、专利保护期限终止的法定情形

  期限届满终止

  发明专利:20年期满;

  实用新型专利:10年期满;

  外观设计专利:15年期满。

  提前终止情形

  未缴纳年费:专利权人未按期缴纳年费,专利权自期满之日起终止;

  主动放弃: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

  无效宣告: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自始无效。

  终止后的法律后果

  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专利技术可被他人自由实施;

  在先权利丧失:专利权人不得再以该专利主张权利。

  四、专利保护期限实务中的争议问题

  申请日认定争议

  争议焦点:邮戳日不清晰时,专利局实际收到日是否构成申请日;

  司法实践:法院一般以专利局电子系统记录或邮局出具的投递证明为准。

  期限补偿的举证责任

  权利人举证:需提供授权延迟非因自身原因的证据,如审评审批流程文件、沟通记录;

  法院审查:法院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审查流程表综合判定。

  年费缴纳的宽限期规则

  宽限期:专利权人可在年费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补缴年费,但需缴纳滞纳金;

  终止后果:宽限期满仍未缴纳的,专利权自期满之日起终止。

  五、实务建议:专利权人如何延长保护期限

  申请阶段策略

  优先选择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保护期限长,且可申请期限补偿;

  合理利用优先权:通过巴黎公约或PCT途径主张优先权,延长实际保护期。

  授权后管理

  及时缴纳年费:建立年费提醒机制,避免因逾期未缴导致专利权终止;

  申请期限补偿:对因审评审批延迟的发明专利,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补偿申请。

  维权策略

  侵权诉讼时效:在保护期限内及时起诉侵权人,避免因诉讼时效经过丧失胜诉权;

  技术迭代保护:对核心技术进行系列专利布局,延长技术垄断期。

  结论

  专利保护期限的起算与终止直接关乎专利权人的核心利益。权利人需严格遵循法定规则,合理利用期限补偿制度,加强专利管理,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专利技术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一篇:专利侵权赔偿金额计算规则与实务指引:从法定标准到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