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计算方法与刑事责任:2025年法律解析

时间:2025-05-09 13:26:02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计算方法与刑事责任:2025年法律解析

  根据《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计算方法与刑事责任是侵权纠纷中的关键环节。2025年,随着专利侵权案件中法定赔偿适用率达65%,司法机关对法定赔偿数额的判定标准及刑事责任的认定规则进一步明确。本文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司法裁判规则,从法定赔偿计算方法、考量因素、惩罚性赔偿叠加适用、刑事责任构成要件及侵权人不赔偿的维权路径五方面,为权利人及被诉侵权人提供系统性实操指南。

  一、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计算方法:四大考量因素与实务要点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一条,法定赔偿的计算方法如下:

  法定赔偿范围

  下限:3万元;

  上限:500万元,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在500万元以上酌情判决。

  考量因素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赔偿标准通常高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侵权行为性质:制造侵权赔偿标准高于销售、许诺销售侵权;

  持续时间:侵权行为持续1年以上的赔偿标准高于短期侵权;

  市场影响:侵权行为导致权利人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的赔偿标准更高。

  典型案例

  2025年,北京某公司因长期侵权且导致权利人市场份额下降30%,被判法定赔偿450万元;

  上海某公司因短期侵权且规模较小,被判法定赔偿15万元。

  二、惩罚性赔偿叠加适用:故意侵权的“双倍”规则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一条,对故意侵犯专利权且情节严重的,可在法定赔偿基础上叠加1-5倍的惩罚性赔偿。

  叠加适用条件

  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并行:先确定法定赔偿数额,再叠加惩罚性赔偿;

  叠加比例:1-5倍,具体比例由法院根据侵权情节判定。

  典型案例

  2025年,广州某公司因故意侵权且情节恶劣,被判法定赔偿300万元+惩罚性赔偿900万元(3倍),总赔偿额达1200万元。

  三、刑事责任构成要件:假冒专利罪的认定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专利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主观故意

  侵权人明知或应知其行为构成假冒专利。

  客观行为

  未经许可,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

  伪造、变造专利证书或专利申请文件。

  情节严重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通常指10万元以上);

  导致权利人重大损失(通常指100万元以上);

  多次实施假冒专利行为。

  典型案例

  2025年,浙江某公司因假冒专利且违法所得达20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800万元。

  四、侵权人不赔偿的维权路径:民事、行政与刑事救济

  民事救济

  申请财产保全: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冻结侵权人银行账户、查封侵权产品;

  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生效后,侵权人拒不履行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救济

  申请行政查处:向专利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罚款;

  申请调解:专利管理部门可就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刑事救济

  报案:权利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

  自诉:符合条件的,权利人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五、实务建议:权利人与被诉侵权人的应对策略

  权利人

  证据固定:保存侵权产品实物、销售记录、财务账簿、专利证书等;

  赔偿主张:优先主张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无法确定的申请法定赔偿+惩罚性赔偿;

  维权路径:优先通过行政查处、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及时报案。

  被诉侵权人

  抗辩理由:主张现有技术抗辩、合法来源抗辩、不侵权抗辩等;

  赔偿减免:证明侵权规模小、持续时间短、已停止侵权等;

  和解谈判:积极与权利人协商,避免高额赔偿及刑事责任。

  结论

  专利侵权法定赔偿计算方法与刑事责任是知识产权纠纷中的核心问题。权利人需依法主张权利,被诉侵权人需积极抗辩。法律既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唯有平衡双方权益,方能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公平竞争。

上一篇:专利权保护时效与侵权赔偿计算:2025年法律实务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