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专利侵权诉讼应对策略与赔偿范围全解析:从抗辩理由到赔偿计算的法律实务指南

时间:2025-05-09 14:33:51 来源: 作者:

   专利侵权诉讼应对策略与赔偿范围全解析:从抗辩理由到赔偿计算的法律实务指南

  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需从实体抗辩与程序应对两方面制定策略,并明确赔偿范围与计算方式。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一条,赔偿数额以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非法获利或专利许可费为基准,对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可适用一至五倍惩罚性赔偿。2025年最新修订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及《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和调解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赔偿规则。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与司法实践,从诉讼应对、赔偿范围、惩罚性赔偿及和解策略四方面,为被告及权利人提供系统性实操指引。

  一、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应对策略

  实体抗辩理由

  不侵权抗辩:主张被控技术方案未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或属于现有技术、现有设计;

  先用权抗辩:证明在专利申请日前已实施相关技术,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

  合法来源抗辩:销售者、使用者证明产品来源合法且支付合理对价,可免除赔偿责任。

  程序应对措施

  管辖权异议:若原告选择非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被告可提出管辖权异议;

  中止诉讼申请:若被告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专利无效,可申请法院中止诉讼;

  证据保全异议:对原告的诉前证据保全申请,被告可主张保全范围超出必要限度或存在证据灭失风险。

  反诉与反赔

  恶意诉讼反诉:若原告明知无事实或法律依据仍起诉,被告可主张赔偿诉讼合理开支及商业信誉损失;

  不正当竞争反诉:若原告通过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手段损害被告商誉,可主张反不正当竞争赔偿。

  二、专利侵权赔偿的范围与计算方式

  法定赔偿范围

  实际损失赔偿:权利人因侵权导致的销量减少、价格侵蚀等直接损失;

  非法获利赔偿: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润,扣除合理成本后计算;

  许可费倍数赔偿:参照同类专利的许可使用费,结合侵权规模、持续时间等因素确定倍数;

  惩罚性赔偿:对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可在一至五倍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赔偿计算方法

  实际损失计算

  公式:损失金额 = 专利产品销量减少数量 × 每件专利产品合理利润;

  案例:2025年,某企业因侵权导致专利产品销量减少10万件,每件利润20元,法院判决赔偿200万元。

  非法获利计算

  公式:获利金额 = 侵权产品销量 × (单价 - 单位成本);

  案例:某公司销售侵权产品5万件,单价100元,单位成本60元,法院判决赔偿200万元。

  许可费倍数计算

  公式:赔偿金额 = 专利许可费 × 倍数(通常为1-3倍);

  案例:某专利许可费为每年50万元,侵权持续3年,法院按3倍标准判决赔偿450万元。

  合理开支赔偿

  律师费:需提供委托代理合同、支付凭证;

  公证费:需提供公证文书、发票;

  调查取证费:需提供调查报告、差旅费发票;

  财产保全担保费:需提供担保合同、支付凭证。

  三、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规则

  适用条件

  主观故意:原告明知专利无效或被告不侵权仍起诉,或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被告侵权;

  情节严重:侵权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恶意规避法律(如拆分侵权、跨境侵权);

  典型案例:2025年,某公司因恶意重复侵权,法院按非法获利的五倍判决赔偿1000万元。

  赔偿基数与倍数

  基数确定:以实际损失、非法获利或许可费中的较高者为准;

  倍数选择:法院根据侵权恶意程度、损害后果等因素,在1-5倍范围内酌定。

  举证责任分配

  权利人举证:需提供侵权人主观故意及情节严重的初步证据;

  被告抗辩:可主张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侵权行为已停止等,争取减轻赔偿责任。

  四、专利侵权诉讼的和解策略与风险防范

  和解谈判要点

  赔偿金额:结合侵权规模、被告支付能力、诉讼成本等因素协商;

  停止侵权方式:可约定销毁侵权产品、模具,或支付许可费后继续使用;

  保密条款:双方签署保密协议,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调解途径选择

  行政调解: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可司法确认;

  诉前调解:法院立案前委托调解组织介入,调解成功可出具调解书;

  仲裁调解:双方约定仲裁条款的,可由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裁决。

  风险防范措施

  诉前尽职调查:被告应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评估侵权风险,制定应对预案;

  诉讼财产保全:原告可申请冻结被告银行账户、查封生产设备,被告需及时提供反担保;

  执行风险规避:若败诉,被告需评估履行能力,避免因拒不执行被列入失信名单。

  结论

  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需通过实体抗辩、程序应对及和解谈判,最大限度降低赔偿风险;原告则需精准主张赔偿范围,合理运用惩罚性赔偿规则。唯有平衡双方利益,方能实现知识产权纠纷的实质性化解,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专利侵权判定全流程解析:从技术比对到法律责任认定的法律实务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