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破产程序中个别清偿诉讼的界定与优先清偿财产范围

时间:2025-05-22 11:11:25 来源: 作者:

   破产程序中个别清偿诉讼的界定与优先清偿财产范围

  ——法律视角下的公平受偿原则与财产分配规则

  一、破产程序中个别清偿诉讼的界定

  个别清偿诉讼是指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行为引发的诉讼。其界定需结合以下要素:

  清偿行为的时间节点

  破产申请受理后: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无效。例如,若某公司在法院受理其破产申请后,仍向个别供应商支付货款,该清偿行为无效。

  破产申请受理前六个月内:若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六个月内,已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管理人可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

  清偿行为的对象与性质

  个别债权人:清偿行为必须针对特定债权人,而非全体债权人。例如,公司向某供应商单独支付货款,而非向所有供应商按比例支付。

  实际债务清偿:清偿行为必须是对实际存在的债务进行清偿,而非虚构债务或提前清偿。

  清偿行为的法律后果

  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个别清偿行为可能打破破产程序的公平受偿原则,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例如,公司向某银行提前偿还贷款,导致其他供应商无法获得清偿。

  可撤销性:管理人可请求法院撤销个别清偿行为,并将撤销的财产纳入破产财产进行分配。

  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中优先清偿的财产范围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以下顺序清偿:

  职工债权

  工资与补偿金:包括职工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及经济补偿金。例如,公司破产时,需优先支付员工欠薪及经济补偿金。

  优先性依据:职工债权优先清偿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费用与税款

  欠缴社保费用:指公司欠缴的除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

  欠缴税款:指公司欠缴的税款,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清偿顺序:职工债权清偿完毕后,再清偿社保费用与税款。

  普通破产债权

  按比例清偿: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债权,按比例分配。例如,若破产财产仅能清偿普通债权的30%,则所有普通债权人按比例受偿。

  担保债权的例外: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可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不参与普通破产债权的分配。

  三、个别清偿诉讼与优先清偿财产的实务分析

  个别清偿诉讼的举证责任

  原告举证:原告需提供证据证明个别清偿行为发生在破产申请受理后或受理前六个月内,且债务人已具备破产原因。

  被告举证:被告可举证证明清偿行为使债务人财产受益,如避免重大违约损失等。

  优先清偿财产的认定与处置

  财产范围:优先清偿财产包括破产费用、共益债务、职工债权、社保费用与税款等。

  处置程序:管理人需对破产财产进行评估、变卖,并按法定顺序清偿债务。例如,公司破产时,需先支付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人报酬等破产费用,再清偿职工债权。

  法律责任与救济途径

  法律责任:若债务人或相关责任人存在恶意转移财产、虚假清偿等行为,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法律制裁。

  救济途径:债权人可通过申报债权、参与债权人会议、监督破产程序等方式维护权益。若发现个别清偿行为,可向管理人或法院举报。

  四、破产程序中公平受偿原则的启示与思考

  公平受偿的重要性:破产程序的核心在于保障全体债权人的公平受偿,避免个别债权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额外利益。

  法律制度的完善:现行法律已明确个别清偿诉讼的界定与优先清偿财产的范围,但实践中仍需细化操作规则,提高破产程序透明度。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失信惩戒机制等方式,遏制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破产程序中个别清偿诉讼的界定需结合清偿行为的时间节点、对象与性质及法律后果,而优先清偿财产的范围包括破产费用、共益债务、职工债权、社保费用与税款等。债权人需通过参与破产程序、申报债权、监督破产管理人等方式维护权益,同时需关注个别清偿诉讼的举证责任与优先清偿财产的处置程序。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上一篇:起诉公司后公司申请破产:债权人如何应对与权益保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