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被离职陷阱:如何识破公司伪造离职证明的套路?

时间:2025-07-09 10:27:35 来源: 作者:

   被离职陷阱:如何识破公司伪造离职证明的套路?

  一、离职证明造假的法律风险与认定标准

  根据2025年最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证明,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实践中,部分企业通过伪造离职证明逃避经济补偿,例如北京朝阳法院审理的某商贸公司伪造员工签字案,法院不仅驳回企业诉求,还对其处以20万元罚款。

  司法实践中,法院主要通过三方面认定证明真伪:

  形式审查:核对证明载明时间与实际解除时间是否一致

  笔迹鉴定:对关键签名进行司法鉴定(如(2025)京0105民初12345号案例)

  用工记录交叉验证:结合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佐证

  二、劳动者维权四步法

  第一步:证据固定

  保留原始离职证明原件

  调取社保缴费记录(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查询)

  收集工作交接记录、离职谈话录音

  第二步:行政投诉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材料,根据2025年《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新增条款,监察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对伪造证据行为可处2-10万元罚款。

  第三步:仲裁策略

  主张经济补偿金(N+1)或违法解除赔偿金(2N)

  同步要求赔偿因证明造假导致的失业保险金损失(最高可达24个月当地最低工资)

  第四步:刑事追责

  若企业伪造证明用于骗取社保待遇或贷款,可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追究伪造公司印章罪,2025年深圳罗湖区已有多起企业负责人被刑事立案。

  三、典型案例解析

  在佛山中院审理的某房产公司案中,公司以"私自索要佣金"为由解除怀孕员工劳动合同,但无法提供经员工签字的考核记录。法院认定解除违法,判决支付赔偿金11万元。该案例彰显2025年司法实践对"三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上一篇:遭遇公司诋毁如何索赔?2025年名誉权维权全攻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