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继承权判决后,房屋分割实战指南——从600万元房产案看判决执行的全流程

时间:2025-08-19 16:45:48 来源: 作者:

   继承权判决后,房屋分割实战指南——从600万元房产案看判决执行的全流程

  2025年,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继母与继女争夺600万元遗产的案件。法院最终认定继女姚小某与继父程某形成长期抚养关系,享有继承权,并通过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这一案例不仅厘清了继亲属继承权的边界,更凸显了房屋分割执行程序的复杂性。

  一、判决生效后,如何启动执行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6条,当事人需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将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内履行义务。若被执行人拒不配合,法院可采取以下措施:

  查控财产:冻结、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房产、车辆等财产;

  强制过户:对房屋等不动产,法院可通过协助执行通知书,直接将产权变更至胜诉方名下。

  二、房屋分割的特殊规则:共有物如何“拆分”?

  实物分割:若房屋可物理分割(如多层住宅),法院可能判决各继承人按份额占有;

  折价补偿:若房屋无法分割,通常由一方取得所有权,并向他方支付折价款。例如,黄石案中,姚某母女最终获得137万元现金补偿;

  拍卖变卖:若继承人无法协商一致,法院可委托拍卖机构公开处置房屋,按份额分配价款。

  三、执行中的“隐形陷阱”:这些细节可能影响结果

  房屋价值评估:法院通常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但继承人可对评估结果提出异议,要求重新鉴定;

  税费承担:房屋过户产生的契税、个人所得税等,一般由取得产权的一方承担;

  租赁关系处理:若房屋已出租,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执行时需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实务建议:如何让判决“落地”?

  提前规划:在继承纠纷诉讼中,可一并主张房屋分割请求,避免二次诉讼;

  保留证据:收集房屋购买合同、付款凭证、装修记录等,证明对房屋的贡献;

  灵活协商:通过“以房抵债”“分期付款”等方式,降低执行难度。例如,黄石案中,双方通过调解避免评估费用,实现“零成本”解决。

  结语:法律是底线,亲情是纽带

  无论是未立遗嘱的遗产分配,还是继承判决后的房屋分割,法律的核心目标始终是平衡公平与亲情。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提前规划遗嘱、保留关键证据、通过协商解决争议,是避免“对簿公堂”的关键。而法律本身,也在不断通过特留份制度、执行程序优化等设计,为家庭关系的修复留下空间。

  正如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在判决中所言:“法律规则的适用,需符合道德期待。”在遗产分割的背后,真正需要被继承的,或许不是金钱与房产,而是家庭成员间那份无法割舍的亲情与责任。

上一篇:未立遗嘱老人去世,遗产分配法律全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