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破产债务清偿顺序全解析:2025年最新法律框架下的债权人权益保障

时间:2025-08-27 10:09:24 来源: 作者:

   破产债务清偿顺序全解析:2025年最新法律框架下的债权人权益保障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破产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2025年《企业破产法》修订后,债务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更加完善,既保障了职工权益,又维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本文结合最新司法实践,系统梳理破产债务清偿的法定顺序及操作要点。

  一、破产债务清偿的法定顺序

  根据2025年《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分为四个层级,具体如下:

  第一顺位: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法律条文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实务要点

  破产费用:包括诉讼费、管理人报酬、财产保管费等,需经法院确认后优先支付。

  共益债务:指破产程序中为维护债权人共同利益而产生的债务,如继续营业的借款、债务人财产的保管费用等。

  支付规则: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需全额清偿,不足时按比例分配。

  案例参考

  在2025年上海某制造企业破产案中,法院优先支付管理人报酬120万元及诉讼费30万元,剩余财产方进入下一清偿阶段。

  第二顺位:职工债权

  法律条文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实务要点

  清偿范围

  拖欠的工资及社保费用(仅限企业应缴部分)

  法定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最高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12倍)

  高管工资限制:董事、监事、高管的工资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超额部分转为普通债权。

  数据支撑

  2025年1-8月,全国破产案件中职工债权平均清偿率达85%,显著高于普通债权。

  第三顺位:税款债权

  法律条文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实务要点

  清偿顺序:税款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但劣后于职工债权。

  滞纳金处理:税款滞纳金属于普通债权,不享有优先性。

  案例参考

  在2025年浙江某贸易公司破产案中,税款债权150万元优先于银行贷款200万元获得清偿,清偿率达100%。

  第四顺位:普通破产债权

  法律条文

  "(三)普通破产债权。"

  实务要点

  清偿范围:包括无担保的银行贷款、商业欠款、担保债权超出担保物价值的部分等。

  比例分配:财产不足时,同一顺位债权按比例受偿。例如,剩余财产100万元,普通债权总额500万元,则每元债权受偿0.2元。

  数据支撑

  2025年普通债权平均清偿率仅为28%,部分行业如制造业因资产专用性强,清偿率低至15%。

  二、2025年新规对清偿顺序的影响

  1. 预重整程序的优先性

  根据2025年修订草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先进行预重整,制定重整计划草案。若预重整成功,债权人可优先受偿,突破传统清偿顺序的限制。

  案例参考

  深圳某电子企业通过预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普通债权清偿率从15%提升至45%。

  2. 跨境破产的协调机制

  依据《企业破产法》第5条,境外破产裁决可获境内法院承认,跨境债务统一纳入清偿顺序。例如,香港某企业在内地破产时,境外债权人可按境内顺序受偿。

  3. 恶意债务的排除规则

  2025年修订草案新增条款,对赌博、高利贷等非法债务不予保护,相关债权不得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三、债权人权益保护的操作建议

  1. 债权申报的注意事项

  申报期限:自法院公告之日起45日内,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在线申报。

  证据要求:需提供合同、转账记录、对账单等实质性证据,口头协议需结合其他证据补强。

  2. 异议权利的行使

  管理人决策异议:对清算方案、财产变价方案有异议的,可在债权人会议上提出,或向法院申请审查。

  清偿顺序争议:若发现管理人未依法优先清偿职工债权或税款债权,可要求管理人更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3. 刑事责任的追究

  若发现管理人隐匿财产、虚假清算,可向公安机关举报,涉嫌《刑法》第162条妨害清算罪的,管理人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2025年《企业破产法》修订后,债务清偿顺序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债权人需积极行使申报权、异议权,并善于运用预重整、跨境承认等新制度维护权益。唯有依法合规操作,方能在破产程序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上一篇:股东僵局:少数股东不配合时如何合法注销公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