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负债危机:如何依法申请破产保护?

时间:2025-08-27 09:33:51 来源: 作者:

   企业负债危机:如何依法申请破产保护?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负债累累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债务危机,既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为企业重生创造可能,成为企业主和法律从业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修订的《企业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梳理企业破产申请的法律框架与实务操作要点。

  一、破产申请的法定条件与证据准备

  根据2025年《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企业申请破产需同时满足两大核心要件:

  1.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客观事实

  需提供债务清册、债权人催告函件、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债务履行期限已届满且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无力偿还。例如,某制造业企业因订单锐减导致现金流断裂,连续三个月未支付供应商货款,即可构成"不能清偿"的初步证据。

  2. 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需提交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评估报告及现金流量表。若企业资产总额低于负债总额,可直接认定为"资不抵债";若资产虽大于负债,但关键资产已被抵押或查封,导致无法变现偿债,则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实务要点

  债务人申请破产时,需同步提交职工安置预案及社保缴纳证明,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损。

  债权人申请破产的,需证明债权合法有效,如提供生效判决书、借款合同等法律文书。

  二、破产程序的启动与法院审查

  1. 管辖法院的确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涉及跨区域企业的,需报请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2. 法院受理的审查标准

  法院收到申请后,将在7日内完成形式审查,重点核查:

  申请人主体资格是否适格

  证据材料是否完整

  是否存在恶意破产情形

  若材料不全,法院将一次性告知补正要求;若符合条件,则于5日内裁定受理,并指定管理人。

  案例启示

  在2025年浙江某贸易公司破产案中,法院因债权人未能提供连续6个月的债务催告记录,裁定驳回破产申请,强调了"不能清偿"要件的严格证明标准。

  三、破产程序中的核心法律机制

  1. 管理人制度的革新

  根据2025年修订草案,管理人资格将实行"执业证书+年度考核"制度,要求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须通过破产业务专项考试。管理人职责包括:

  接管债务人财产与账簿

  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

  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

  制定重整计划草案

  2. 债权人会议的决策机制

  债权人会议享有对重整计划、财产管理方案、破产财产变价方案的表决权。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表决规则如下:

  普通决议:经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债权人过半数通过,且所代表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2以上

  特别决议(如重整计划批准):需经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债权人2/3以上同意,且所代表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2/3以上

  3. 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3条,清偿顺序依次为: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职工工资、社保费用及补偿金

  税收债权

  普通债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修订草案新增"恶意债务"条款,对赌博、高利贷等非法债务不予保护。

  四、重整程序的创新与实践

  1. 预重整制度的落地

  根据最高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北京、上海等12个试点城市已建立预重整制度。债务人可在正式申请破产前,与债权人协商制定重整方案,经法院裁定认可后具有法律效力。

  2. 投资人权益保护机制

  2025年修订草案明确:

  重整计划草案应包含投资人投资总额、资金用途及退出机制

  管理人应与投资人签订《投资保证金协议》,约定违约责任

  投资人享有对债务人重大经营决策的知情权

  案例参考

  在2025年深圳某电子企业重整案中,投资人通过提供2000万元共益债务融资,获得企业30%股权,最终实现债权人清偿率从15%提升至65%。

  五、破产程序的终结与法律后果

  1. 终结情形

  破产程序可因以下情形终结: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

  全体债权人同意终结程序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和解协议履行完毕

  2. 法律后果

  债务人:未清偿债务依法免除,但存在欺诈行为的除外

  股东:未缴足出资的,管理人可要求其补足

  法定代表人: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企业高管

  数据支撑

  2025年1-8月,全国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12.3万件,其中重整成功率为28%,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

  结语

  企业破产制度既是市场退出机制,更是危机化解工具。在2025年法律框架下,债务人应主动运用预重整、共益债务融资等创新制度实现自救,债权人则需严格遵循表决规则维护权益。唯有依法合规操作,方能在债务危机中寻找重生契机。

上一篇:继承诉讼必备材料清单:2025年最新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