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取保候审后是否免于起诉?2025年司法实践深度解析

时间:2025-08-26 17:17:10 来源: 作者:

   取保候审后是否免于起诉?2025年司法实践深度解析

  一、取保候审与起诉的法定关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取保候审仅是强制措施的变更,与是否起诉无直接关联。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需全面审查案件证据,独立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

  (一)不起诉的法定情形

  法定不起诉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酌定不起诉

  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

  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

  证据不足不起诉

  经过补充侦查,证据仍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

  (二)取保候审后起诉的常见情形

  证据补强后达到起诉标准:如公安机关补充调取到关键证人证言或电子数据。

  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如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地、干扰证人作证等。

  社会危害性重新评估:如检察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存在新的犯罪风险。

  二、2025年司法实践中的新趋势

  (一)不起诉率提升的领域

  轻微刑事案件:如危险驾驶罪(醉驾)、故意伤害罪(轻伤)中,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的案件不起诉率达60%以上。

  企业合规案件:对涉案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并有效整改的,检察机关可依法不起诉。

  未成年人案件:对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原则上不起诉,需进行帮教。

  (二)起诉率较高的情形

  暴力犯罪案件:如故意杀人、抢劫等,即使取保候审仍需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犯罪案件:如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涉案金额较大的案件。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如犯罪嫌疑人毁灭证据、串供等。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一)北京海淀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25年)

  案情:某P2P平台高管被取保候审后,检察机关补充调取到平台资金流向证据,证明其主观故意。

  处理: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

  启示:取保候审期间需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证据补强导致起诉。

  (二)上海静安区故意伤害案(2025年)

  案情: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期间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检察机关认定其犯罪情节轻微。

  处理: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无犯罪记录。

  启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取得被害人谅解是争取不起诉的关键。

  四、取保候审期间的合规建议

  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

  及时到案接受讯问

  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主动弥补社会危害

  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

  参与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对涉案企业,需制定专项合规计划并有效实施

  定期向检察机关提交合规报告

  五、维权与救济途径

  对不起诉决定不服

  被害人可在7日内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被不起诉人可在接到决定书后7日内申诉

  对起诉决定不服

  可在开庭前通过辩护律师提出无罪或罪轻辩护

  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通过上述法律框架与实务操作的结合,即使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通过积极履行义务、弥补社会危害等方式,争取最有利的处理结果。建议在专业律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以实现权益最大化。

上一篇:2025年取保候审新规:这些情形可申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